缩略图

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的管线综合优化与安装技术探讨

作者

李忠阳

身份证号码:22072319911202263X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以其节约土地资源、满足多元化功能需求等优势,在城市建筑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电气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强电、弱电、消防、安防等多个子系统,管线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敷设空间有限。在电气施工过程中,管线综合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性能以及后期维护成本。然而,传统的管线设计与施工方式往往存在管线冲突、空间利用不合理、安装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层建筑对电气系统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的管线综合优化与安装技术,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管线综合存在的问题

(一)管线设计缺乏协调性

高层建筑电气管线设计涉及多个专业,如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等。各专业在进行管线设计时,往往只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缺乏与其他专业的沟通与协调,导致不同专业的管线在空间布置上出现冲突。例如,电气管线与给排水管线在同一区域交叉重叠,强电管线与弱电管线距离过近产生电磁干扰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留下安全隐患。

(二)空间利用不合理

高层建筑内部空间有限,尤其是在吊顶、管井、设备层等部位,管线密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线综合规划,部分管线敷设路径过长、转弯过多,不仅增加了管线的材料消耗和施工难度,还浪费了宝贵的空间资源。同时,一些管线的安装位置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功能。

(三)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不足

在电气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新型管线材料和安装工艺掌握不够熟练,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此外,施工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各施工班组之间配合不默契,也会影响管线综合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管线综合优化策略

(一)建立协同设计机制

为了提高管线设计的协调性,应建立各专业协同设计机制。在设计初期,组织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明确各专业管线的功能、敷设要求和空间需求。利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各专业的管线模型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碰撞检测和优化设计。通过 BIM 技术可以直观地发现管线之间的冲突,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减少设计变更和施工返工。

(二)优化管线敷设路径

在进行管线综合优化时,应根据管线的性质、管径大小、敷设坡度等因素,合理规划管线的敷设路径。对于管径较大、重量较重的管线,如空调风管、给排水干管等,应优先考虑敷设在结构梁之间或管井内,以减少对吊顶空间的占用。对于强电管线和弱电管线,应按照规范要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电磁干扰。同时,应尽量缩短管线的敷设长度,减少转弯次数,以降低管线的阻力和能耗。

(三)合理划分管线空间层次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应合理划分管线的空间层次。通常可以将管线分为上下两层或多层进行敷设,上层主要敷设风管、桥架等大型管线,下层主要敷设水管、电线管等小型管线。在划分空间层次时,应考虑管线的安装和维护方便,确保各层管线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此外,还应注意管线与建筑结构、装饰装修之间的协调,避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功能。

(四)采用模块化预制技术

模块化预制技术是一种将管线在工厂内进行预制组装,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施工方法。采用模块化预制技术可以提高管线的制作精度和安装效率,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量和环境污染。在进行模块化预制时,应根据管线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制作标准的模块单元,然后在工厂内进行组装和测试。通过模块化预制技术还可以实现管线的批量生产,降低施工成本。

四、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管线安装关键技术

(一)管线支架安装技术

管线支架是支撑管线的重要构件,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安装管线支架时,应根据管线的重量、管径大小和敷设方式,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规格。支架的安装位置应准确,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管线能够均匀受力。对于钢结构建筑,管线支架应与钢结构进行可靠连接;对于混凝土结构建筑,管线支架应采用膨胀螺栓或预埋铁件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应对支架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管线连接技术

不同类型的管线应采用相应的连接技术,以确保连接牢固、密封严密。对于钢管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焊接或法兰连接等方式。螺纹连接时,应在螺纹处涂抹密封胶,以防止渗漏;焊接连接时,应保证焊缝质量,避免出现气孔、夹渣等缺陷;法兰连接时,应确保法兰面平整,垫片安装正确。对于塑料管连接,可采用粘接、热熔连接或电熔连接等方式,连接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连接质量。

(三)管线穿楼板和墙体技术

管线在穿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水措施。在穿楼板处,应设置套管,套管的管径应比管线的管径大 1-2 号,套管与管线之间的间隙应用防火密封材料填塞密实。在穿墙体处,应根据墙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套管类型,对于防火墙、防爆墙等特殊墙体,应采用防火套管,并在套管两端用防火密封材料封堵。此外,管线穿楼板和墙体后,应及时对孔洞进行修补,以保证建筑的结构整体性和防火性能。

(四)电缆敷设技术

电缆敷设是电气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敷设电缆前,应检查电缆的型号、规格、外观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电缆的长度、重量和敷设路径,选择合适的敷设方法,如人工敷设、机械牵引敷设等。在敷设过程中,应避免电缆受到过度弯曲、挤压和磨损,确保电缆的绝缘层不受损坏。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整理和固定,并做好标识。

五、结论

高层建筑电气施工中的管线综合优化与安装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专业和环节。通过建立协同设计机制、优化管线敷设路径、合理划分管线空间层次和采用模块化预制技术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管线综合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掌握管线支架安装、管线连接、管线穿楼板和墙体以及电缆敷设等关键技术,对于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洪涛,李娜,张伟。高层建筑电气管线综合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J]. 建筑电气,2023, 42 (3): 45-50.

[2] 刘志强,陈艳,赵亮 . BIM 技术在高层建筑管线综合中的应用研究 [J]. 施工技术,2022, 51 (12): 89-93.

[3] 张明,王丽,李强。模块化预制技术在高层建筑电气管线施工中的应用 [J]. 建筑科学,2021, 37 (6): 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