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滨海新区农机水质监测应用现状及趋势对策分析

作者

刘晨 高永生

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30027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现代渔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渔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代渔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水质监测设备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装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近年来积极探索智慧渔业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在水产养殖监测技术方面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智能监测系统。例如,挪威海洋渔业监测系统、日本智能水产养殖平台等,这些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水质参数、鱼类生长情况等,实现了精准投喂、疾病预防等功能,显著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1 滨海新区农机水下监测设备发展现状

滨海新区已初步建立了以水下水质监控”为主的设备应用,有向着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趋势,但监测设备的区域性、适应性跟进升级应用相对滞后,虽智慧渔业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设备普及率不高、成本高、农户接受度有限、技术推广难、散户利用率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区域性适宜设备发展系统性研究较少。

2. 农机水下监测设备应用成效分析

2.1 经济效益

2.1.1 成本节约与收入增加

根据滨海新区实地走访调研数据,以新区一养殖户为例,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鱼病的发生,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用水质监控设备的养殖户平均可节省饲料成本 15%-20% ,降低电能消耗 30% 以上,鱼病发生率下降 40% ,设备投资回收期约为 1.5 年, 综合经济效益提升显著。

2.2 生态效益

精准投喂和科学增氧,有效减少了饲料浪费和能源消耗,养殖水体氮磷排放量降低 25% 以上,对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精准投喂避免了饲料过量投放,减少了残饵对水体的污染;科学增氧保证了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促进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

2.3 传统渔业转型与升级

传统水质监测效率低。人工巡检数据采集频率低(通常每日 1-2 次),无法捕捉瞬时水质突变(如溶氧骤降),导致风险预警滞后,风险防控能力弱。如突发水质恶化(如藻类爆发、氨氮中毒)易导致大规模死亡,缺乏智能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引入先进监测技术和设备,改变了传统渔业粗放式的养殖模式,实现了精准化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 存在问题与挑战

3.1 设备普及率偏低

尽管滨海新区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但受价格因素影响,目前设备普及率仅为 15% 左右,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小型养殖户而言,设备购置成本仍然较高,超出其承受能力;同时设备的后续维护和升级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户的负担。市场设备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养殖户难以选择合适的设备,也影响了设备推广普及。

3.2 水质监测相关数据分散难利用

多养殖池数据独立存储,缺乏统一分析平台,数据查找困难,导致决策迟滞甚至错误,难以优化投喂、换水等养殖策略。因此实现水质参数的集中管理和分析应用尤为迫切。

3.3 农户接受度有限

养殖户长期形成的传统养殖习惯难以改变,约 40% 的养殖户对新技术设备持观望态度,主要担忧设备操作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养殖户缺乏认知,对功能和效益了解不足;部分养殖户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技术设备的接受能力较弱,。部分养殖户认为传统的养殖经验和方法仍然有效;此外设备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养殖户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效益,影响使用积极性。

3.4 资金投入不足

设备后续维护和技术服务缺乏资金保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和损坏,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然而,目前市场上设备的维修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担;此外,缺乏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和维修网点,也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推广。

4. 促进滨海新区农机水质监测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建议将水质监测设备补贴比例提高至 50% ,降低养殖户设备购置成本;政策协同与联动 , 将设备应用与渔业项目申报挂钩,将水质监控设备的应用作为渔业项目申报必要条件之一,鼓励养殖户积极使用设备;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联动,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滨海新区农机水下

监测设备加快升级。

4.2 建立三级培训体系

建立 " 设备供应商 + 农技部门 + 养殖能手 " 的三级培训体系。设备供应商负责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农技部门负责组织培训活动,养殖能手分享使用经验和成功案例交流,提高养殖户积极性。

4.3 升级简化操作

开发简化版操作界面,降低使用门槛。针对养殖户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开发简化版的操作界面,使设备的操作更加简单易懂;同时,提供详细的操作说明书和视频教程,帮助养殖户快速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4.4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研发适合滨海新区水质特点的监测设备,可以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满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

4.5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设备应用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技术迭代升级。设备应用数据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设备应用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同时,促进技术迭代升级,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5 创新推广模式

探索 " 设备租赁 "" 共享监测 " 等新型服务模式,降低使用成本。设备租赁和共享监测模式可以降低养殖户的设备购置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设备租赁和共享监测,可以促进设备的推广普及,提高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建立用户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经验。为养殖户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分享使用经验和成功案例;同时,通过用户交流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养殖户的需求和意见,为设备的改进和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设备应用成效显著,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滨海新区农机水下监测设备的发展现状,证实了水质监控调控设备在提升渔业生产效率、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价值。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设备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滨海新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2 发展趋势与前景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技术不断进步,预计未来 3-5 年滨海新区设备普及率将突破 50% ,智慧渔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未来,滨海新区农机水下监测设备将朝着智能化、精准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渔业生产的全程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将进一步提高,为滨海新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后续进一步关注设备使用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为精准渔业管理提供支撑。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渔业生产的精准预测和决策;同时加强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为设备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水产养殖水质监控设备推广鉴定大纲 DG/T222-2019[S].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