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赵琳钰 徐虹娇
许昌市文化街小学 461000
引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作为课程改革重要方向,打破传统碎片化学习模式,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设计实施大单元教学,成为亟待解决问题,本探究从教学框架构建、方法优化与评价融合三方面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期望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整合相关探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构建数学大单元教学框架,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发展
构建科学合理数学大单元教学框架应遵循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纵向贯通与横向联结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纵向贯通要求教师梳理知识脉络,找出相似知识点间内在联系设计递进式学习路径。例如在教授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时,可以将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计算等内容按难度递增排序,使学生逐步建立从平面到立体空间概念。横向联结则强调不同知识板块间融合,如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内容有机整合,在数与运算大单元中引入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购物、测量等问题综合运用数量关系、运算法则与图表分析能力。教学框架设计应注重学科核心概念引领,以关键概念为中心辐射拓展相关知识点,形成网状结构,比如围绕比例这一核心概念串联分数、百分数等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认知体系。框架构建过程中应重视思维方法培养,将数学思想如类比、转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关联提升思维品质。
大单元教学框架实施需创设思维深度参与机会,通过问题链设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教师应当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问题序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间联系。如在教学统计大单元时从简单数据收集整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推断与应用,最终形成完整统计观念,同时应注重建立知识联结机制,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可视化呈现知识结构。例如让学生绘制分数相关概念图,将分数意义、大小比较、四则运算等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系统认知。教学框架应强调迁移应用能力培养,设计跨情境任务促进知识灵活运用,如设计校园设计师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规划校园空间,计算材料用量制作比例模型,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优化数学大单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优化数学大单元教学方法需立足学生认知特点融合多元策略,构建系统化学习路径,情境教学作为引入方式应选取贴近生活实例,使抽象概念具象化,探究教学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思维品质,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激发多角度思考,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实现精准指导,反思教学则强化元认知能力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如数形结合模型、思维导图等辅助理解抽象概念,创设思维挑战情境设计递进式问题链,由表及里引导深度思考,关注迁移应用能力培养设计多样化练习任务,促进知识灵活运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虚拟操作环境,实现抽象概念形象呈现,注重知识间联结机制建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应当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创设小小建筑师情境让学生测量教室长宽并计算面积,自然引入两位数乘法问题。学习初期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通过类比思考建立新旧知识联系,随后设计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23×45 计算方法鼓励尝试不同思路如分解法、列竖式法等,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竖式计算规律理解部分积含义及其摆放位置,明确进位处理方法,为加深理解可以运用计数棒搭建数量模型,直观展示十进制数位值关系,或使用方格纸划分区域形象呈现乘法分配律应用过程。巩固阶段设计梯度任务,基础练习确保计算技能掌握,进阶任务则融入实际应用场景如计算长方形花坛面积、商品总价等,提升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数学大单元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动力
融合数学大单元教学评价应突破传统单一考核模式,构建多维立体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全过程,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动态捕捉学习轨迹,终结性评价则聚焦学习结果,通过单元测试、阶段性任务等评估知识掌握程度。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学生自评培养元认知能力,互评促进思维交流碰撞,师评提供专业引导,家长评价拓展应用场景共同形成全方位反馈机制。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理解、思维品质等多个维度,注重核心素养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学习档案袋、概念图等形式全面反映学习状况。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单元教学评价为例,应当设计项目化评价任务校园圆形景观设计实现多维评价融合,项目分阶段推进,每阶段设定不同评价重点。第一阶段学生探索圆周率设计测量方案并实际操作,教师评价实验设计合理性与数据处理能力,第二阶段学生学习圆面积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园林绿地计算材料用量,小组互评设计方案可行性与美观度,第三阶段学生制作景观模型应用圆柱体积等知识,自评作品与原设计吻合度。整个过程中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设计图稿、计算过程等材料定期给予反馈。评价标准分三级:基础级关注圆概念理解与公式应用,发展级关注知识迁移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级则评价设计创意与综合应用水平,项目结束后组织成果展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反思学习收获与不足。
结论:探究从深度学习视角探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提出三方面系统解决方案,科学构建大单元教学框架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认知结构促进深度思维发展,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关注思维层次提升与过程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融合性评价体系建立,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多维度反馈成功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动力。这三方面策略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 董民 .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索 [J]. 课堂内外 ( 初中版 ), 2024(51):28-30.
[2] 陈章伟 .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J]. 数学之友 , 2023, 37(16):58-59.
[3] 高清婉 . 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J].2025.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0 年度一般课题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单元课例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2020YB1137] 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