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法的实践探究

作者

梁宇平 孔文莹 陈少梅 何烨林

1. 广西师范大学  541001 2. 广宁县宾亨镇石涧中心小学 526342 3. 广宁县宾亨镇石涧中心小学 526342 4. 广宁县五和中学  526346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教育部门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从近年来小学体育的教学形势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新标的实行,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学对策,为其他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标;课堂教学

体育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康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当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仍是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受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手段上也是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单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法展开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以《障碍跑》教学为例,课堂伊始,我采用“抗日反围剿”的情景导入,在这情景中,“抗日小战士”们需要挑战匍匐爬行、钻过铁圈、跨过封锁线、穿越雨林四项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的任务。精心设计的任务安排,瞬间点燃了“抗日小战士”们的参与热情。紧接着,我采样多样化的慢跑带领学生前往战场,然后按照反围剿闯关情景的预设带领学生进行爬、钻、跨、绕的技能学习以及战后体能补充练习,庆祝闯关胜利做放松拉伸。本节课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灵敏性和身体协调性,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理想信念,锤炼学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于挑战的优良品质,达到育体育心的良好效果。再比如教学《持沙包掷远》,课堂以“和同学们画彩虹”的情景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练中采用了“向上画彩虹”“向下画彩虹”和“向远画彩虹”三种学练内容,帮助学生有效且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当中的肩上屈肘和快速挥臂的技术动作环节。在比赛中让学生把彩虹画的又高又远,强化了学生的技术动作,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再比如《跨越式跳高》一课,我以哪吒闹海情景进行导入,引出本节课内容,通过游戏 - 狐狸来了和针对性热身 - 大灰狼来了进行充分的热身。基本部分中通过自主探究、科学实验、步步高练习、深入情景(游戏“追寻红色踪迹——重走长征路”)等设计,引导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跨越式跳高动作中各阶段动作要领,同时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柔韧性和灵敏性。

二、引入游戏教学,丰富课堂活动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体育教学为核心,以游戏为形式的体育教学手段,将其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使体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具灵活性,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前滚翻成蹲立》时,我首先通过“风火轮跑,混天绫伸展”等游戏进行热身,帮助学生掌握团身技巧,随后分解演示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预备、低头含胸、蹬地推手、滚动圆滑、迅速成蹲立。学生们在垫上分组练习,我化身为太乙真人帮助每一位小哪吒及时纠正动作,确保安全规范。课堂最后还设置了“体能加油站”,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巩固了技能。再比如教学《传接球》,在课堂开始前,我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场“穿越丛林”的游戏,以模仿小动物为主,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探索精神。其次采用俩人一组的方式原地练习“接抛球”并加入了“敏捷圈”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让学生进行了一场投球大比拼,深化了教学效果。再比如教学《耐久跑》,此课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跑步的兴趣,激发学生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品质和体育拼搏精神。一上课,我用古代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和现在的马拉松比赛将耐久跑导入,接下来组织学生以“猫爪老鼠”的游戏开启热身活动,通过这个组织热身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我采用侧面示范和讲解法为学生进行了专业的动作展示和讲解,与同学们时时保持互动,在讲解示范完后练习,纠错后再练习,环环相扣,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运动技能规律,使学生从建立动作到熟悉动作最后做出标准动作。最后,我以比赛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既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整堂课体现了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教学理念,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立足学生特点,落实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情实际,把握学生特点,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比如执教一年级《集合与解散》时,一年级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和队形变化能力十分薄弱,如何让他们迅速有效理解课堂指令成为教学难点。于是,我在场地布置上动足了脑筋。例如集合队形时,利用划线的方法提示学生的集合位置,并在各组排头站位处,摆放不同颜色的标志桶,便于学生迅速到位。随后,我又带领学生们通过游戏“一二三,木头人”进行了巩固操练。再如执教三年级《两人跳绳》一课时,三年级的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单人并脚跳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学习两人一绳的一带一跳。我根据三年级孩子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合作能力还不足的特点,在小组中设置了A、B 角色。A 负责摇绳,B 负责数拍,小组两名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协商,在运动中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让学生体验了运动的快乐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同学们在练习中充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胜任了不同角色,体验了进步的快乐,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还在练习中探索出双人跳绳的多种玩法,一根小小的绳子,串起了运动和快乐,也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总之,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要求,不断反思教学态度和方法,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文才 .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J]. 体育教学 ,2022(4).

[2] 陈贤基 .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J]. 成功( 教育) ,2024(5).

[3] 林素琴 . 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思考 [J]. 才智,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