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曹晟  龚秋贵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中学41510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红云学校415101

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变革。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亦面临转型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学习需求,需要借助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立足人工智能背景,聚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智能技术如何重塑课堂互动促进个性化学习,解决教学难题。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提出具体应用策略,期望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推动数学教育质量提升。

一、人工智能冲击传统教学,小学数学现状需要改变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普遍采用传统讲授模式,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不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这种单向灌输方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班级授课制限制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进行关注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习困难学生缺乏必要支持,优秀学生潜能未获充分开发。教学评价体系侧重结果考核,过分依赖试卷分数忽视过程评估与能力培养,这种评价机制促使教师关注应试技巧训练,忽略数学思维培养与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习惯机械记忆解题步骤,缺乏深度思考知识转化应用能力薄弱。

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优质资源集中城市学校,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落后难以开展高质量数学教育。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存在显著差异,教师难以兼顾全体学生需求,个别化指导实施困难。技术支持不足限制教学创新,多媒体设备应用流于形式,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不深。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新技术应用存在抵触心理难以适应智能化教学需求,面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二、人工智能辅助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创新实践

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能创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增强数学概念直观呈现效果,通过三维可视化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几何空间关系。虚拟现实应用使学生置身模拟情境,体验数学原理应用过程,增强学习印象,智能教学系统能实时生成资源,根据进度调整内容难度,提高针对性,智能问答支持即时反馈,学生疑问获得及时解答,促进思维深化。互动白板便于展示解题思路,教师掌握理解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协作平台支持多人同步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游戏化元素融入活动,转换枯燥练习为趣味挑战,提升积极性。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教学为例,智能辅助教学可实现全方位创新,课前,教师利用智能备课系统获取多样化教学资源,系统推荐适合低年级学生理解时间概念视频动画。课堂伊始通过智能投影呈现生动时钟模型,指针转动过程清晰可见,学生直观感受时间流动。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入虚拟生活场景,体验不同时间单位应用情境,如赛跑计时(秒)、做作业计时(分钟)、上学放学时间(小时)等。学习时间换算环节,智能学具模拟现实钟表,学生可拖动指针观察时分秒关系变化,加深理解。练习阶段智能题库根据班级掌握情况动态调整难度,投屏展示典型解题过程,教师组织时间管家游戏,学生分组完成日常活动时间安排任务,智能助教评估方案合理性,提供改进建议。课堂小测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学生作答结果即时分析,系统自动归类错误类型。课后智能平台推送个性化练习,巩固薄弱环节,家长通过教学应用了解学习情况,协助督促完成时间管理小实践,智能评价系统全程记录学生参与度、答题准确率、思维活跃度等多维数据形成立体评价结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三、人工智能驱动个性学习,差异策略精准施教

智能诊断系统追踪解题过程,分析错误类型,推断概念理解障碍,为教师提供详细学情报告,学习行为记录系统捕捉学习习惯特点,辨识注意力分散模式,帮助教师了解学习风格差异。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智能系统可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调整知识点呈现顺序与难度梯度。适应性学习平台根据学生表现动态调整内容,确保学习任务既有挑战性又在能力范围内。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匹配学生兴趣特点,提供多样化学习材料,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差异化作业设计针对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匹配难度练习,避免优秀生学习停滞或学困生挫折感累积。智能辅导系统提供阶梯式提示,学生遇困难时获得适度帮助,保持独立思考空间,远程指导平台支持课后答疑,解决家庭学习遇到问题弥补课堂时间限制。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单元教学为例,人工智能驱动个性化学习体现全过程。课前阶段,智能学习平台通过前置测评,评估每位学生空间几何思维水平,自动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学习小组。针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学生,系统推送增强现实体验内容,学生通过平板扫描实物,获得三维立体模型,可任意旋转观察不同视角。对于中等水平学生系统提供半结构化探究任务,引导从不同方位观察并记录物体特征,而对于空间思维出色学生则推荐挑战性任务,要求推测复杂组合体不同视图。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智能分析报告,设计空间探险家主题活动,学生佩戴增强现实眼镜,在虚拟环境中探索几何物体特性。活动过程中系统实时捕捉每位学生操作轨迹与停留时间,识别理解难点,针对频繁出现困惑学生智能助教自动介入,提供个性化引导对于快速完成基础任务学生,系统即时推送拓展挑战。练习环节采用适应性题库,题目难度随学生答题表现动态调整,确保每位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区间。课后智能系统根据课堂表现,为学生定制专属作业并邀请家长参与三维打印实践活动,将虚拟学习与现实操作结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智能技术应用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局限,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互动策略创新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活跃课堂氛围,个性化学习支持能精准应对学习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应着力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发挥技术优势与教师智慧互补作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避免唯分数论倾向,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智能教学实施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人工智能应成为教师得力助手而非替代品,教育本质仍应聚焦育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 满 利 . 信 息 技 术 辅 助 的 小 学 数 学 个 性 化 学 习 [J]. 新 课程 ,2025,(19):137-140.

[2] 卜晓艺 . 小学数学人工智能课堂探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5 素质教育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霄云镇中心小学 ;,2025:392-393.

[3] 委新政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与模式设计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17):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