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视角下分数乘法与现实生活关联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黄莺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二小学校 402247
引言: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知识点讲解与生活实际脱节现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概念缺乏应用意识。分数乘法作为小学数学重要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但传统教学往往侧重计算技巧忽视生活应用。探究立足大观念视角聚焦分数乘法在购物、分配等生活场景应用,探索将求一个数几分之几等知识点与真实情境整合,设计连贯教学环节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期望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分数乘法的生活映射,数学建模的问题聚焦
分数乘法作为数学概念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各种场景中,学生通过识别这些情境能够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教材中展示出分数乘法应用情境主要包括购物情境、旅行距离计算等,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学生野餐场景中“每人吃三分之一个饼,四人共需多少饼”,“、汽车已行驶全程三分之二已行驶多少千米”,“土地种植红玫瑰面积占总面积五分之三,红玫瑰种植面积多少平方千米”等。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建立数学概念理解,形成对分数乘法运算意义认识。
数学建模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数乘法模型构建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公式转化过程。教师通过设计餐饮分配、水果分享等场景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提取数学关系建立数量关系模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分数乘整数或分数乘分数计算规则。课本例题显示学生从每人吃三分之一个饼,四人吃多少饼情境中,逐步建立四个三分之一即四乘三分之一等于四除三模型,进而形成分数乘法规则理解,这种问题聚焦方式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转化。
二、知识点的情境融入,教学环节的连贯设计
分数乘法知识点需通过情境设计让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教材中针对各知识点精心构建相应场景体系。关于分数乘整数教材设计野餐分享、汽车行程等生活情境,针对分数乘分数则通过土地面积计算、时间比例等情境展现,而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概念则借助商品折扣、材料分配等贴近生活实际案例呈现。这些精选情境不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更贴合现实生活经验,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课本例题中“张伯伯二十平方米土地种植不同花卉,其中红玫瑰面积占总面积五分之三”,此情境直观展示分数乘法应用场景,使复杂概念转化为可感知事物,通过商店购物场景展示原价商品按照三分之二售卖,学生能够理解几分之几实际意义感受数学价值。情境融入不仅停留于表面引入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问题提出、模型建立到规则归纳、应用拓展,每一环节均围绕核心情境展开形成完整认知链条,避免割裂式教学带来理解障碍。值得注意情境设计应关注真实性与典型性,避免为设计而设计现象确保每一情境均能聚焦数学本质,突出分数乘法核心概念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提炼抽象规律。
教学环节设计需注重逻辑连贯性形成完整学习链条,分数乘法教学应当构建情境导入—问题发现—模型建立—规则归纳—应用拓展五步进阶模式,通过生动情境导入课堂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隐含数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采用操作活动或图示法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分数乘法本质,基于模型理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规则,形成系统知识,设计递进式应用练习促进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课本中设计课堂活动包括看图写式引导学生建立情境与数学表达对应关系,用方形纸通过折、画等操作体验分数乘法几何意义,根据算式涂色强化乘法结果直观理解,这些活动设计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规律,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增强学习体验,促进概念形成。教学环节间注重衔接过渡,每一步骤均基于前一环节自然引出问题设计层层递进,难度适中确保学生思维连贯性,同时教学设计预留充分思考空间与合作探究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种环节连贯设计既符合数学知识内在逻辑又契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概念,掌握运算技能提升应用能力。
三、操作模式的实施路径,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
操作模式实施路径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需创设真实情境应当采用多媒体展示、实物操作等方式,增强情境真实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用图示法、数形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概念,通过层次性练习巩固学生应用能力。教材中展示多种辅助理解方法,如分数乘法计算应当通过画图、折纸等直观方式呈现,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三分之二乘四分之三结果为十二分之六即四分之三过程,这种操作式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促进抽象思维发展。
教学效果评估反馈机制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认知发展,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课堂观察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度、思维过程表现,作业分析关注学生解题思路、错误类型,能力测评则通过设计真实情境问题考查学生应用能力。教材中每节课后设计习题如计算题、应用题等,这些题目设计具有层次性,既考查基础计算能力又关注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商店购物打折问题、面积计算问题等,既贴近生活又能检测学生综合应用能,通过多元评估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达成。
结论:
大观念视角下分数乘法与现实生活关联教学设计探究,通过构建生活问题—数学建模—知识应用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点与生活情境有机融合。探究表明基于生活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概念理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连贯教学环节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多元评估机制能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分数乘法教学还能推广至其他数学内容教学,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未来应当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数学概念生活化教学方法,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维辉. 大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思考——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为例 [J]. 2024(1):169-171.
[2] 王莉.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J]. 新校园,2024(5):48-50.
[3] 左时均 .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分析[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