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吴江林

济南第五十中学 250000

引言:

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对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脱节导致文言文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应有价值。探究期望能够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探索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问题聚焦,现状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文言实词虚词讲解与断句翻译忽视文本内涵挖掘与思想启迪,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空间与探究机会学习热情逐渐消退。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意识照本宣科现象普遍,对文言文背景知识介绍流于表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与作者创作意图。许多教师自身文言文功底不扎实对古代文化了解有限,难以胜任深层次文本解读任务,教学停留在字词解释层面无法带领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部分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关注学生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教学过程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交流模式,缺乏互动性与启发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学生学习文言文普遍表现出畏难情绪与抵触心理,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脱离现实,学习兴趣低落,部分学生仅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机械背诵重点字词句段未能真正理解文言文内涵。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依赖教师讲解习惯等待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习惯与问题意识,学习方法单一主要依靠死记硬背,未能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课外阅读量不足接触古代文化机会有限,文言文学习仅局限于课本篇目视野狭窄,难以建立完整古代文学知识体系,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也制约着文言文教学水平提升,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落后,教学环境欠佳难以开展高质量文言文教学活动。

二、教法改进,教材优化

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应立足学生实际创新教学策略,构建多元互动课堂环境,教师应当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沉浸古代文化情境,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文言文与现代文表达差异理解语言变化规律。推行探究式教学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与问题意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文本内涵讨论形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使抽象文字变为具体形象,鼓励教师研发学习软件与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材内容应适当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篇目,按照难易程度科学安排学习内容丰富相关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等辅助材料,编写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导读资料,增加趣味互动环节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学习资源空间使文言文学习突破教材局限,融入现代生活。

以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讲授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峡壮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自然奇观,设计走进郦道元活动介绍作者生平与《水经注》写作背景,理解文本创作情境。安排古今三峡对比环节引导学生比较古代三峡与现代三峡异同,领悟时代变迁,组织文言文翻译工作坊学生分组合作翻译文章,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难点,安排三峡景物描写艺术赏析,引导学生品味千丈素练、绝壁等精彩描写感受语言魅力。开展我眼中三峡创作活动,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对三峡认识建立情感联系,设计三峡文化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查阅三峡人文历史资料了解巴楚文化与三峡精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评价调整,兴趣培养

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模式局限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应关注学生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记录进步过程肯定每一点成长。终结性评价需改变传统模式减少机械性识记题目比重,增加理解性、思考性、创新性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机制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开展多样化评价活动如诵读比赛、翻译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成就感,实施个性化评价策略尊重学生差异,制定合理评价标准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喜悦,保持学习信心。兴趣培养方面应创设轻松愉悦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开展趣味活动如情景剧表演、故事会等,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引导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主题探究,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参观博物

馆、古迹遗址等。

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桃源寻梦综合评价方案改变传统单一测试模式。课堂评价环节设置桃源问答擂台,学生提问回答获取积分激发主动思考,翻译评价采用译文大比拼,学生各自翻译文段全班投票选出优秀译文,培养语言转换能力。理解评价通过桃源图景绘制,学生根据文本描述绘制桃花源图景考察文本理解能力,思考评价设置现代桃源讨论会,学生探讨理想社会构建培养批判思维,创新评价鼓励学生创作桃源续篇,想象渔人再访桃源故事激发创造力。兴趣培养方面组织桃花源沉浸剧场,学生扮演渔人、桃源居民等角色还原文本场景,开展寻找现实桃源调查活动,搜集现实中美好乡村图景建立文本与现实联系。举办理想国度设计展,学生描绘心中理想社会表达美好愿景。组织陶渊明文化研习社,入了解作者生平与田园思想,创设古今隐逸文化对比研讨会分析古今人逃离现实心态差异,安排桃源文化寻踪研学旅行参观陶渊明故居或相关文化遗址。

结论:

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需要从多角度综合施策,通过教法改进、教材优化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开放互动课堂环境。教材编写须注重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供丰富拓展资源增强学习趣味性,评价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模式局限,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兴趣培养则需通过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奥秘。

参考文献:

[1] 张诗棋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D]. 渤海大学 [2025-07-28].DOI:CNKI:CDMD:2.1016.147179.

[2] 董丽 .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1, 000(008):P.61-62.

[3] 熊紫晶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J].2025(2):59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