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万继才 刘雪莲
重庆市开州区德阳初级中学 405400
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样需要引入跨学科的理念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教学的内涵
在跨学科视域下进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指老师引导学生不拘泥学科界限,将语文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以任务群为导向,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有利于语文实践的情境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探索
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学习,它是以实际场景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而非仅限于语文课本的内容。实施 " 跨学科学习 " 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这种做法要求各学科之间相互配合、融合,从而找到解决方案,最后呈现出成功的结果。
下面将以《钱塘湖春行》《行香子》《大林寺桃花》群诗整合教学为例,从跨学科学习的起点、开展与实现三个方面呈现实施过程。
(一)跨学科视域下的群文学习的起点:主题与情境
主题相当于跨学科视域下的群文学习的统帅,有了它,就能确定具体的情境和任务,也能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需求。群文整合的方法有很多,可进行单元内整合,也可进行跨单元、跨学段整合。这一组春天的诗歌属于后者:《大林寺桃花》是小学必背古诗,《钱塘湖春行》选自八上教材,《行香子》选自九上教材。教者在进行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时,以歌曲《上春山》导入,把改编《上春山》歌词作为核心任务,这是整合与利用音乐学科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仿写与改编的语言实践训练。而三首诗歌中春天的景物,春天的人事活动,以及诗人在春天里产生的别样情愫,均可改编进学生版的《上春山》中,所以我们将本次跨学科主题确定为“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们一起上春山”。
跨学科视域下的群文学习重在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全面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精心选择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主题、设置情境是跨学科学习的起点。
本次跨学科学习围绕“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们一起上春山”这一主题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大家还记得春晚火出圈的《上春山》吗?最近,我们学校准备开展《最佳唱作人》的音乐比赛,初赛要求,就是在歌曲原先的基础上改编我们的《上春山》!为了让我们的比赛更有挑战性和公平性,组委会给这次《最佳唱作人》的初赛设置了三关,每一关都设置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要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取积分,只有积分累积前三的同学才能参加决赛哦!
(二)跨学科视域下群文学习的开展:任务与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任务”是跨学科视域下群文学习的载体,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任务构成了“任务群”。
“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们一起上春山”活动设计了“颂诗寻春”“知春悟‘春’”“唱春改春”三大学习任务。
任务一:“诵诗寻春”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求同比异训练。首先是同中寻异:“同样是写春天,时间有早晚,景物有不同,诗歌中分别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你能根据诗歌中的景物来判断吗?”通过这子议题的探讨,学生了解到歌词改编时需要选取不同的景物和人事活动,也初步体会了诗人在春天里产生的特别的情感。其次是异中求同:“以诗论人,不同的诗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白居易和秦观,一个生活在唐朝,一个生活在宋代,两位处于不同朝代的不同的诗人,他们是在什么境遇下写诗填词?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样吗?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就需要借助教者提供的诗人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思考、比较、提炼与归纳,为改编歌词铺垫。
任务二:“知春悟‘春’”环节,教者设计闭上眼睛进行 1 分钟冥想活动,这是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调整状态,积极投入生活。学生自由说 1 分钟能做哪些事,与观看视频《中国一分钟发生了什么》,同样是1 分钟,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发生在中国是不同的,一微观一宏观,融合个人体验和现代科技,展现的是中国速度,中国成就,彰显的则是文化自信。对比之下,更能激发学生对时间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和身为堂堂中国人的自豪,这与精神上的“上春山”核心议题高度关联。
任务三:“唱春改春”环节,教者带领学生又回到核心任务上来,设计这样的议题:“请同学们结合第一关学习的三首古诗词以及第二关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自己对青春的感悟改编春晚传唱的歌曲《上春山》。”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学生改编歌词时还得去细细研究春天组诗,研究诗人是如何借助春天独有的意象和人事活动等载体来抒发自己情感的。对于跨学科教学,从写作文到改编歌词,从语文到音乐,更需要写作实践来体会歌词创作的技巧:化用诗词艺术,歌词中的押韵,歌词中意境与画面,歌词中的故事,歌词中的真挚情感等。
(三)跨学科视域下群文学习的实现:成果展示
这里展示的是本次跨学科学习的成果:学生分享自己的改编歌词,然后选出得票最高的前三名颁奖。基于前面的表现性任务,最终,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学生个体或小组呈现了能够验证自己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真实产品,这些属于可见的成果,其实更为重要的,学生通过这一次的跨学科学习,所获得的更应该是将所学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素养和能力。
三、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 年版 )》的要求,所有学科都应“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并规定每个学科的至少10% 的时间用于设计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在的变化引起的形式创新。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将成为语文学习的创新样态,这是当前初中语文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其实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回归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四、结语
群文阅读对跨学科学习的实现方式提供了重要启示,跨学科学习也很好地拓展了群文阅读的视野。 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解析教材内容,创设跨学科情境,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并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教学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版
[2] 于泽元、王雁玲、石潇 .《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 薛静南 . 跨学科视域下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4):2.
【此文系重庆市开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论文,课题编号 kzjkghb2023017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