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

作者

王丽君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金沙湖实验学校  310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传统碎片化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然而教学与评价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制约教学效果提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构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标准三者统一,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重要方向。探究聚焦“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期望能够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路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大单元教学评设计,“教学评一致性”构建

大单元教学评设计需立足整体规划,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构建与教学目标相融合评价体系,“教学评一致性”构建先需确立大单元主题与核心问题,围绕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相应评价标准,通过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形成阶段性学习任务与评价要点,使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评价贯通连接。评价维度应涵盖知识积累、阅读理解等方面,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提升,同时评价主体多元化也成为“教学评一致性”重要特征,引导学生参与自评互评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与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一致性”构建强调目标导向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互补,通过建立单元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轨迹与成长变化,为“教学评一致性”提供实践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语文学习特点,设计层次分明评价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展现语文素养与能力水平。“教学评一致性”还需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人文精神融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学习价值,评价结果反馈机制构建也不可或缺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促进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评相长良性循环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功能。

二、课堂教学路径探索,学生能力系统培养

课堂教学路径探索必须立足学生实际,构建问题导向学习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强调学习过程与评价标准融合,课前预设评价要点,课中及时反馈,课后整体评估形成完整闭环。教师应当采用问题引领- 文本探究- 意义建构- 拓展应用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表达。阅读教学环节注重整体感知与细节品析结合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入手,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写作教学强调真实情境中表达能力培养,通过观察记录 - 思考整理 - 创意表达递进方式培养写作兴趣与能力。口语交际活动需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提升表达交流能力。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与《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教师应当构建生命成长主题单元,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青蛙生长视频,激发探究兴趣,提出小蝌蚪如何找到妈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小蝌蚪找妈妈路上可能遇到困难,形成初步猜想。接着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小蝌蚪寻找妈妈过程中遇到困难与坚持不懈精神,课堂中设计小蝌蚪日记创作活动,让学生站在小蝌蚪角度用第一人称记录寻找妈妈经历与感受,既检验阅读理解成果又培养表达能力。《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各种植物种子传播方式,收集不同种子带回课堂展示交流,学生通过观察实物、阅读课文及查阅资料,探究植物种子传播奥秘,课堂设计植物妈妈智慧馆展示活动,学生分组制作展板介绍不同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与特点。两课教学连接生命传递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动物繁殖与植物繁殖异同,体会生命顽强与自然奇妙。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单元整体评价实施,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单元整体评价实施需整合多元评价方式,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系,评价设计应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各维度展开,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确保评价全面性。评价工具多样化成为关键,可以采用学习档案袋、阶段性任务单等形式全程记录学习轨迹,评价主体多元化也需重视,师评、生评、自评、家评多维度结合形成立体化评价体系。单元整体评价尤其注重作品导向,通过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成果,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须关注每位学生成长变化,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设置相应评价标准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评价结果反馈环节同样重要,通过评价结果分析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评价促进教学良性循环。

以六年级上册中国精神主题单元为例,整合《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我的战友邱少云》四篇课文,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单元,评价设计遵循情感体验-价值认同-行为实践三级递进路径,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评价环节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搜集长征故事、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等资料,制作中国精神人物谱并设计评价量表,从资料丰富性、整理规范性等维度进行评估。课中评价环节学生分组开展英雄精神大讨论,每组负责一篇课文探究文本中体现英雄精神关键词句,分析人物事迹与精神品质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小组展示,教师根据展示内容与表达效果进行即时评价。《七律·长征》教学中学生尝试诗词朗诵,评价关注语言表达与情感传递,《狼牙山五壮士》学习后学生创作微故事,评价聚焦叙事能力与英雄形象塑造,《开国大典》学习中学生模拟采访报道,评价重点为新闻写作与历史感悟,《我的战友邱少云》阅读后学生撰写读后感,评价注重价值体认与思想升华。单元结束后开展传承中国精神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主选择方式表达对英雄精神认识与感悟,可以创作诗歌、绘制海报等,通过作品展示会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结论: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表明,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单元教学评设计实现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统一,通过课堂教学路径探索促进学生能力系统培养,通过单元整体评价实施推动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引领下大单元教学实践,有效解决了教学与评价脱节问题形成教学评一体化良性循环,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姚彩霞 . 大单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 [J]. 天津教育 , 2024(6):183-185.

[2] 戴登峰 .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究[J]. 2024.

[3] 林小凤.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 孩子,202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