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进阶式培养策略
方秋华
榆树市太安中心小学校 吉林省榆树市 130400
阅读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中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从而接受其中良好品质的熏陶,增加他们对不同情感的体验,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度,使其视野更广阔,更加有见识,从而推动小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进阶式培养阶段划分
1. 低年级(1-2 年级):基础阅读能力培养阶段
培养目标:掌握基本的识字、朗读技能,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力要点: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简单文本的内容。
2. 中年级(3-4 年级):理解与分析能力提升阶段
培养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能力要点: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掌握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能提取关键信息 。
3. 高年级(5-6 年级):鉴赏与创造能力发展阶段
培养目标: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创造性阅读,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能力要点:对文本进行鉴赏和评价,能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尝试进行阅读创作 。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形成独立见解,并为写作积累素材和语言表达的灵感。
2. 促进认知与思维发展 。阅读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重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阅读还能增强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 增强综合学习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拓展视野。高阅读量学生的语文成绩更稳定,且能将知识迁移至其他学科,形成跨学科学习能力。
4. 积累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学生能接触多元文化,形成个人思想体系,提升人文素养。同时,阅读中的情感共鸣和语言美感培养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5. 奠定终身学习习惯。养成阅读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需通过引导激发兴趣,教授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持续阅读的动力,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生阅读能力进阶式培养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奠定进阶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好的收获。所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应该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营造兴趣课堂、加强课外指导、家长互动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课堂、课外环境,引导小学生正确阅读,督促小学生坚持长期阅读。可以推荐适合不同阶段的阅读书目,如低年级的绘本、童话故事,中高年级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可以创设阅读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分享会、阅读主题活动等形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音频等辅助阅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优秀的阅读习惯能督促学生正确开展阅读训练,在长期练习中逐步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不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就可以了,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学习效果的提高相得益彰。首先建议学生每天坚持读一点,日积月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其次要有选择地读,要带有一定“动机”,需要结合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最后还要做到按计划阅读,不能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读书对于其而言就成为了自觉行为,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分阶段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新课标强调阅读量与能力并重,进阶式方法指导能更好地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分阶段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给予教学和学生个性化支持,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瓶颈,建立系统阅读框架,形成持续学习意识,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可以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 低年级:教授识字方法、朗读技巧,培养指读、跟读习惯。中年级:指导精读、略读、跳读等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和阅读批注。高年级: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批判性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四)构建多元阅读活动体系
多元阅读体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通过整合文本、跨学科内容及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深化主题理解、丰富语言经验,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关联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系统化阅读习惯,增强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阅读滋养心灵,促进健康人格形成。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优化阅读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组织课外阅读拓展时,倡导学生参加读书俱乐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而在阅读后,要开展成果展示: 通过写作比赛、朗诵比赛、读书报告等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阅读成就感。
(五)加强阅读评价与反馈
阅读评价覆盖理解能力、词汇积累、思维发展等核心素养,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提升。明确的评估标准与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发现阅读问题并改进,同时增强学习成就感,激发内在阅读兴趣。而一些多样化反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进度,合理规划时间,实现高效阅读。因此,可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反馈,形成系统化机制,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阅读成长。还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最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阅读策略 ,从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实施多元化评价等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2013,(11).
[2] 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J]. 教材与教法,2006.
[3] 张海波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教育教学论坛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