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林剑辉

福建省福州第十中学 350000

引言: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遗漏、忽视过程性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一、目标导向:构建阅读素养发展体系

1. 结合课程标准,明确阅读目标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教师应立足新课标的要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理解欣赏等能力,并以此为目标,为教、学、评的展开提供科学的指引。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小说文体的特点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的学段要求,设计结构化、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可将《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目标分为三个层级。

·基础目标:理清楚故事的情节脉络,分析典型人物的形象,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发展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体验以及故事的背景,探究祥子悲剧的原因,辨析作者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搜集话剧、电影版本的《骆驼祥子》,比较不同版本的改编侧重点,对不同作品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拓展目标:结合现实社会,思考“个人奋斗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上述目标的建立可以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实现“语言与内容—思维与鉴赏—迁移与反思”的进阶,并且为后续的阅读与评价提供依据,避免教学与评价脱节。

2. 嵌入过程指标,分解学习行为

整本书阅读周期长,教师要结合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在将宏观的目标拆解为阶段性的人物,通过可量化的过程指标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过程指标的确立也可以为学生的深度阅读搭建支架。

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分成四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设定核心任务与过程性评价指标。

在通读阶段,要求学生完成全书阅读的任务,并且每天撰写“三句话总结”,即“一句话叙述情节,一句话叙述人物,一句话总结疑问”。

在精读阶段,要求学生聚焦书中的关键情节进行阅读,并且完成阅读批注以及思维导图,整理文中的关键内容。

在研讨阶段,组织学生展开主题探讨的活动,并且让学生制作PPT 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输出阶段,引导学生开展撰写书评、改编剧本等活动,让学生可以尽情输出自己的阅读成果。

上述任务既可以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搭建支架,又体现了对学生的测评,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与学习行为,确保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过程融合:实现教、学、评动态统一

1. 导读阶段:兴趣激发与目标建立

导读阶段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内容、阅读目标以及阅读方式。在导读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求,并激励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促使学生做好阅读准备。

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书籍的封面,让学生寻找作者、出版社、书名等关键信息。之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本书为什么叫《骆驼祥子》?祥子和骆驼之间会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出版社《骆驼祥子》封面的差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在借助各种图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再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小说的开头,分析这本小说讲述了什么故事,猜一猜祥子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怎样的。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阅读计划,明确“这本书一共要读多长时间”“每天读多少”“如何进行阅读复盘”等困惑。

2. 研读阶段:任务驱动与实时反馈

在研读阶段,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需求,设计具有支架作用的阅读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等途径,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收集学生的阅读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调整学生研读的方式。

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中,在学生完成了通读任务之后,教师设计探究祥子的堕落原因和探索车夫的一生两个专题研讨活动,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读书籍,获得深刻的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研读主题,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阅读动机,促使学生深入探索书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习惯。

3. 展示阶段:成果输出与多元评价

成果展示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交换经验,对书籍的主题建立更加完善的认识。同时,这一环节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有效的方法。在展示环节,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展示活动,并且鼓励学生使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输出自己的成果。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重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并且鼓励学生展开自评。

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中,在学生完成阅读计划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活动。如为加深学生对小说主旨的认识,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和外国版本的不同结局,让学生进行对比,叙述自己更加喜欢哪一个版本的结局。借助这一成果展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当地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状况,明确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三、工具创新:完善阅读评价反馈机制

1. 开发评价量表,细化评价内容

评价量表能够将抽象的评价指标量化为可操作的内容,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评价任务。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评价任务的落实要求,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明确评价的具体方式。在设计评价量表时,教师要注重融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且关注学生成长的进阶性,避免对学生提出不恰当的要求。

例如在“撰写《骆驼祥子》推荐信”的任务环节,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作品符合书信格式规范;用词、句式符合书信用语格式标准;能够结合《骆驼祥子》书中内容的特点进行推荐;语言流畅,推荐思路清晰;感情真挚,注重和读者的交互和感情真挚,注重和读者的交互几个方面的评价标准来设计评价量表,展开评价活动。

2. 引入智能评价,提升反馈效率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学评一体化思想的落实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它收集、整理学生的阅读表现,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数据化的分析,从而提升评价的效率。

例如在《骆驼祥子》的专题 1 研读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人机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 AI 的帮助下分析自己的阅读成果,判断自己是否能够正确认识祥子的命运。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输入到智能平台中,让AI 帮忙诊断自己的情况,进而调整后续的阅读计划。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等途径收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展,快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实现智能评价。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索更加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教学评一体化思想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脱节、评价与教学不相适应等问题,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体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贠照平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数字化赋能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索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10):50-51.

[2] 宗华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J].天津教育 ,2025,(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