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中政治智慧课堂的价值与策略
仇培丽
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
引言:
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思辨能力与公民素养关键学科,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手段焕发新活力。传统政治课堂面临内容抽象、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恰能提供解决方案。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探讨其价值体现、实践策略与实施路径,希望能够为构建智慧政治课堂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高中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思想政治素养人才。
一、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中政治课堂价值体现
人工智能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局限,构建互动型学习环境,智能系统可根据学习数据实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促进因材施教理念落地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增强课堂吸引力,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体验将抽象政治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直观感受民主选举、模拟法庭等政治活动,加深理解。人工智能赋能政治思维培养,智能问答系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辩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智能评价系统全面捕捉学生学习轨迹,提供精准评估,帮助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思维发展状态,人工智能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扩展政治学习场域。线上智能平台让学习突破课堂围墙,随时获取政治资讯,参与社会热点讨论形成开放性学习生态,人工智能助力政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优质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远程智能教学系统让偏远地区学生同样享受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策略
在教学前人工智能辅助备课系统能够分析历年考题、考纲要求,推送优质教案资源,挖掘政治概念内涵关联生成知识图谱,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核心内容与关键难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情,预判学生可能遇到困难,做好针对性准备。教学中智能化互动平台推动课堂结构重组,实现师生、生生间多维互动,虚拟仿真系统构建沉浸式学习情境,将抽象政治概念具象化,智能评测工具实时捕捉学生学习轨迹,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个性化学习助手根据学习数据推送适合每位学生习题与资料,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后智能作业系统自动批阅客观题,分析主观题答题思路与问题类型提供精准反馈,学习数据分析平台生成个体学习报告,展现知识掌握程度与思维发展状态,智慧教研平台汇聚教学案例与反思,促进教师经验共享与集体智慧提升。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世界的物质性”教学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展现多元价值。课前,智能备课助手分析该单元关键概念物质、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以及意识能动性反作用等逻辑关系,构建知识图谱,并自动搜集整理最新科学发现案例,如量子纠缠实验、脑科学探究成果等为抽象哲学概念提供鲜活素材。课堂伊始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体验场景,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对话,聆听其原子论观点,与黑格尔探讨辩证法,与马克思恩格斯交流唯物辩证法精髓,让抽象哲学史变得生动具体。教学核心环节智能辅助系统引导学生开展意识来源于物质还是物质来源于意识思辨讨论,系统实时分析学生观点倾向与论证逻辑,评估思维深度。针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区分这一难点,增强现实技术将两种世界观应用于解释同一现象情景进行模拟演示,直观呈现不同哲学立场解释差异。课堂总结环节,智能检测系统通过简短互动练习,精准识别每位学生对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掌握程度,针对性推送复习资料。课后个性化学习平台推荐物质观相关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现实问题,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培养哲学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既增强了抽象哲学内容吸引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精准度与针对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唯物辩证法世界观方法论价值。
三、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高中政治课堂实施路径
构建完善技术基础设施为智慧课堂提供硬件支撑,学校应配备智能交互设备、网络环境、数据存储系统等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学习平台确保技术应用顺畅运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智能工具操作技能,能够选择恰当技术手段服务教学目标。营造学校创新文化氛围,鼓励教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教学应用,容忍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先进经验,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联合技术企业开发适合政治学科特点智能教学产品,如政治概念可视化工具、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助手等促进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为例,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全新实施路径,学校构建智能化文化交流平台,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库,收集各国历史文化、艺术形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素材。教师通过智能备课系统获取全球文化交流典型案例,如中西方文化融合成功实践,系统自动筛选符合教学目标素材,避免信息过载。课堂中教师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营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学生可漫步于世界各大博物馆,近距离观察不同文明遗产,智能语音翻译系统支持学生与各国青少年实时交流,讨论文化差异与共性增进跨文化理解。针对文化交流与文化安全议题,人工智能辅助构建模拟决策系统,学生扮演文化政策制定者角色,面对各种跨文化情境做出决策,系统即时分析决策可能带来后果,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辩证关系。课堂讨论环节,智能分析系统实时捕捉学生言论中可能存在文化偏见或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及时引导正确价值观形成。课后智能评估系统根据学生参与度、观点深度、跨文化思维能力等维度生成综合评价,识别学生文化观念中可能存在误区,为后续价值引导提供针对性建议。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政治教学价值、策略与路径为智慧政治课堂构建提供参考,人工智能能够优化政治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技术应用过程中仍需把握人工智能工具属性,始终坚持教师主导作用,避免技术依赖保持政治教育正确价值导向。未来应关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教师角色转变以及技术应用评估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更具活力智慧政治课堂,培养具备思辨能力、责任担当新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罗志开 . 智慧课堂在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D].广州大学 ,2024.DOI:10.27040/d.cnki.ggzdu.2024.001207.
[2] 李晶晶 , 方学军 .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的实践理路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8(18):47-50.DOI:10.16681/j.cnki.wcqe.202218012.
[3] 郑心怡 .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D].南宁师范大学 ,2022.DOI:10.27037/d.cnki.ggxsc.2022.0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