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对识字教学失位现象的反思

作者

袁玲俐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小学 225200

【摘  要】识字教学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基础工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范畴。但在教学实践中,识字教学始终出现处境孤立、越发臃肿、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本文在深层洞察其效益低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随性识字中提供语境支撑、在教学版块中整合识字环节等教学策略,以期让识字教学不再失位。

【关键词】识字教学  症状扫描  深层缘由  策略探寻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也是学生提升自我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范畴。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以后,强化识字教学、加强课外识字的呼声不绝于耳,各种识字教学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但纵观低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教学处境尴尬、效益低下却仍然是不诤的事实。

一、识字教学失位现象的症状扫描

1.识字教学处境孤立

一直以来,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独立版块,在教学实施层面也呈现出孤立的局面,即在课堂教学的伊始或者结尾程式化地进行识字教学,完全将识字割裂于阅读教学之外,致使识字教学前后只能重复量的叠加,始终缺失着力点的支撑。在缺失了情境的浸润之后,识字则 成为了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

2.识字教学越发臃肿

相对整个阅读教学而言,识字教学应该是比较纯净。这种纯净体现在识字教学的要求十分明确纯粹,即能读会写。而更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对教学生字掌握得更加牢固彻底,学生在能读会写的基础上,不厌其烦地观察字形,讲解字义,并无休止地进行扩词训练,导致识字教学承载着教学不能承受之重。

3.识字教学形同虚设

与臃肿症状完全相反,仍有少部分教师走向了识字教学的另一个极端,教学意识中完全没有识字教学的位置,即便有也只是走过场的形式,识字教学完全成为了阅读教学的附庸。最终导致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夯实不牢,语文素养的基本技能也无法形成,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识字教学失位现象的深层缘由

《语文课程标准》曾经对识字教学作出了这样的阐释:“识字教学时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针对以上历数的识字教学的种种失位现象,不难发现其主要根源在于以下几点:

1.识字阅读关系被阻断

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识字与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造成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分流。事实上,对于任何生字的教学,如果孤立化地进行教学,学生的识字过程终究只能处于死记硬背机械模式中,只有将生字浸润在丰富的意蕴之中学生才能充分运转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并没有能够意识到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有效联系,始终将识字割裂于阅读教学之外。在当下使用的教材之中,即便是专题的识字教学也都富有具体的识字情境,加强识字与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系。

2.识字教学目标未厘清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对识字教学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导致各种非识字教学的任务都悄然无痕地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之中,促使识字教学“荒了自己的园,肥了别人的田”。在大量教学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将词串连接成句、引导说话都融入到了识字教学,消弱了识字教学时间,致使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

三、识字教学失位现象的策略探寻

针对汉字的失位现象以及缘由,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识字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识字教学的基本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深刻意识到当下识字教学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也才能为纠正识字教学的失位寻找可操作性的策略。

1.在随性识字中提供语境支撑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识字教学最大的忌讳在于将教学的生字单独呈现,为识字而识字。这样的教学完全将识字孤立开来,使得学生成为被机械灌输的容器。而随机性识字和随文识字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寻找最为切合的时机进行识字教学,将识字教学巧妙而有机地融合进阅读教学之中。识字教学的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够灵动而自然地对生字的字义进行感知与理解,能够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将生字的音形义进行有效链接,形成了在文字中夯实识字教学,同时也在识字中理解文本语言的双重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卧薪尝胆》一文的“奴”这个生字时就采用了随性识字的教学方法,堪称经典。薛老师首先从这两个生字的象形文字入手,将生字之义与文字之间进行有效嫁接,借助象形文字中“女”这个部分是以下跪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奴”字的意思,继而教师将这个字字形在各种字体中的演变过程逐一呈现出来,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识记了生字的字形,最后薛老师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以一个“奴”字将越王当时越王勾践的实际处境揭示出来。

纵观整个环节,薛老师不仅让学生正确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和字形,也让学生对生字的字义了然于胸,更借助生字深刻地体悟了课文,可谓一举三得。

2.在教学版块中整合识字环节

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推进,决定识字教学可以识字的目标置放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识字教学效益。

在导入环节,如果课题和主要内容中提炼的标题中,特别是在板书时出现生字,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顺势而下进行识字教学,这样既减轻了集中识字的重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识字效益;在深入研读文本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中的关键语句中的生字,让学生在朗读、说话、练习等多种渠道的双重关照下帮助学生进行识字学习,从而为学生生字的学习提供基本的语境支撑;在写字环节中,教师则要借助写字程度进一步夯实学生对于字形的识字效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逐遍书写过程中对于字形的识记能力也在不断增加,教师要在学生动笔之前对每个汉字的注意点进行强调,从而将其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地书写过程中。

识字教学的失位之症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严重制约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只有洞察于眼中,反思于胸中,付诸于行动,才能彻底纠偏识字教学的失位之症。

作者简介:

袁玲俐(1980.9--)女,汉族,江苏扬州,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