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吴佳云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学 215600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课堂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将其融入到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如何将小组合作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化学习;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走过普及阶段,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为国民提供最基本的教育供给,而应当进一步努力满足各不相同的教育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将这种学习方式融入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1、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大多数教师将自身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而初中物理知识比较基础和浅显,教师往往对着书本“生搬硬套”,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到厌倦,认为物理是枯燥、难懂的学科,从而对其产生畏难情绪[1]。
2、实践部分规划不足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经历讨论、探索、观察、思考等步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课堂实验是初中物理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实验中去,并没有亲身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3、教学内容缺少与实际的联系
物理作为一门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推动产业革命和文明的进步。教师将大量的碎片化知识点、公式填压到学生的脑子里,学生机械化的背诵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公式背后的意义,套用公式只能让学生解决简单的书面问题,对于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缺少迁移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更贴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应创设更加生活化的情景,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利用这些生活实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直观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生活化的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情况。
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参与度
初中物理教师在全面落实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性格特点、知识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作为学习小组的构建原则,科学构建学习小组[2]。
3、加强实验教学,完成课堂主体的转变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通过真实的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1]。在整个课堂中,主体从教师变成了学生,学生主动探索和讨论,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要有效帮助学生迁移知识,以达到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迎合新的课程改革的目的。
4、完善合作评价体系,建立奖励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应当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在开展评价前,教师应当拟定初步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评价的指标的设定与规划要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2]。而奖励作为一种刺激学生发展非常有效的方式,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团结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进取心,教师可以建立一些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奖励。例如:在课前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减免一次作业等等。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意义
1、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创造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为鲜明,对于学习比较情绪化,想学习时会全身心的投入,不想学习时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在面对枯燥的书本知识时表现得较为明显,比如在面对抽象的电磁知识时,他们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的发表他们的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对彼此的看法进行补充和修缮甚至产生有必要的观点冲突,团队成员通过解决冲突完善他们的实验方案,从而推动创新,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创造力,还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实验进行探究,学生的目的明确,共同进步,相互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得到可靠的结论,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更容易产生知识的迁移,用同一个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其他现象。
3、养成探究精神,热爱观察生活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应试教育会磨灭他们对世界的热情,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来,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学科素养,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达到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还能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奠定基础[3]。
四、结束语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进行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完成课堂主体的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凝聚力和团队荣誉感,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1]毛兆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2024,(04):60-62.
[2]杨金.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4,(27):37-39.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27.013.
[3]王娣.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估[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2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