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崔润明 王保明
岢岚县第三中学 0363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重要探究主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等关键要素。传统数学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点传授,忽视素养培养。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整体性教学模式,打破知识点碎片化现象,重视内容联系,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提供良好平台。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有待解决问题。
一、构建素养导向,优化单元设计
教师应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设定阶段性目标,教师需梳理知识脉络,构建内容关联图将碎片化知识点整合成系统化知识网络,通过建立前后知识联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认知结构。教师应选择恰当情境,创设富有探究价值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教师还需整合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支持包括精选典型例题、设计梯度练习、准备探究工具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学习活动可采用整体感知—分块探究—综合应用—反思提升结构,引导学生经历完整学习过程。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例,教师应当从素养导向角度优化单元设计。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几何图形、三角形性质等知识密切关联,也为后续刚体结构学习奠基。教师应当设计生活中三角形结构应用导入,展示桥梁、塔架、支架等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在内容组织上教师应当将知识点重构为现象观察—原理探究—应用拓展三部分,现象观察环节设计简易纸牌搭建活动,让学生比较三角形与四边形结构稳定性差异,原理探究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三角形边长确定后形状唯一特性,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本质。应用拓展环节设计校园建筑中三角形结构寻找与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三角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教师还应当准备多媒体素材,展示古今中外建筑中三角形支撑结构,拓展学生视野,在教学时长安排上,现象观察约 10 分钟,原理探究约 20 分钟,应用拓展约 15 分钟,预留 5 分钟进行学习总结。通过素养导向单元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三角形稳定性知识,更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数学应用意识,实现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统一。
二、创新教学方式,深化素养实践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教会知识转向培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经历数学思考过程,体验数学思维方法。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成为有效手段,教师需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链,问题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原则,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素养培养指向,探究学习方式应予强化,鼓励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过程,发现数学规律。合作交流同样重要,教师应当组织小组研讨活动,通过设计合作任务,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质疑中碰撞思维火花,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不可忽视,利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如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增强直观认识。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12.1 全等三角形为例,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创新方式深化素养实践。课堂伊始,教师应当展示多组外形相同三角形,提出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引入拼图游戏情境,让学生尝试将一个三角形拼接到另一个三角形位置,引导发现全等概念。在全等判定方法探究环节,教师应当采用猜想—验证策略,先让学生猜测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能条件,再通过剪纸活动验证猜想。比如在探究边角边判定法时,学生可剪出两个三角形,分别具有两边及其夹角相等特征,通过叠合验证是否全等。教师还应当设计校园测量任务,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原理测量难以直接获取数据物体,如旗杆高度、湖面宽度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思维擂台活动,学生分组展示解决问题不同思路,促进多角度思考。教师还应当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演示全等三角形性质,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全等三角形知识网络图,明确全等概念、判定方法及应用价值。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全等三角形知识,培养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素养培养目标。
三、完善评价机制,促进素养达成
教师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单元开始前通过诊断测试了解学生起点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在单元结束后通过综合测试进行终结性评价。教师需设计素养导向评价任务,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表现。评价任务应包含基础性任务、探究性任务与应用性任务,全面考查学生数学素养水平,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元评价中,可设计社区人口调查项目,考查学生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与应用能力。
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学习轨迹,采用学习档案袋方式,收集学生作业、探究报告、解决问题记录等材料来跟踪记录学生素养发展过程。教师还需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通过设计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学习状况,明确改进方向,教师应注重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信息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分析评价数据,找出学生素养发展薄弱环节,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干预。通过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达成。
结论: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需要系统设计、多维推进,通过构建素养导向单元设计、创新素养实践教学方式、完善素养达成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基于大单元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中学科融合路径,拓展数学素养培养空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鹏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5,(11):155-158.
[2] 任利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C]//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 . 第四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育研修中心;,2025:444-446.
[3] 蔡雄壮 .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结构教学的两种模式 [J].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5,(10):8-11.
注 :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十四五”规划课题 2022 年度“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学科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数学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 :GH—220293—28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