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赫梦洋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
引言:
高中生物学科因其抽象性与系统性特征,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情境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建知识体系。探究聚焦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现状分析其必要性,探讨具体实施策略并提出科学评估方法,期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
一、情境教学法融入高中生物课堂必要性分析
高中生物学科具有概念繁多、抽象微观且联系紧密等特点,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高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已达形式运算期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微观生命现象理解仍显困难,情境教学正好弥补这一缺陷。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科学学科,其知识来源于自然界生命现象观察与实验,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或还原真实生物学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目标重要部分,情境教学法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培养,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高度契合。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情境创设建立新旧知识联结促进知识内化,人脑对情境化信息记忆效果远优于孤立知识点记忆。高中生物许多概念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过程性知识,通过情境模拟能够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形式,高考改革趋势显示生物学科考查重点已从知识记忆转向能力应用,题目设计多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更重要方面在于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其掌握知识迁移方法应对未来社会挑战,情境教学法融入高中生物课堂已成为适应学科特点、满足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必然选择。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具体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需遵循从简入繁、层层递进原则,通过多元手段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学习环境,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对于生物课程而言情境创设应当采用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形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微观过程可视化,有效情境应具备真实性、趣味性、探究性特征,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引发深度思考。情境设计需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及心理特点确保挑战性与可达成性平衡,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创造宽松互动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开展协作探究。应注重情境引入时机把握避免过度娱乐化倾向,确保教学目标达成,应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借助数字化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拓展教学边界提升学习体验。
在人教版选修 2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实践中,应当设计校园生态调查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构成要素思考。课前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标注各类生物分布区域,记录生物间相互关系,课堂伊始播放校园四季变化视频,引出校园是否构成完整生态系统问题激发探究欲望。随后组织学生交流调查发现,引导分析校园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存在形式与功能,通过比较不同区域(如花坛、池塘、绿化带)生物组成差异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概念。接着引入想象移除某一类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假设性问题,促使学生思考生态系统各组分相互依存关系,为加深理解非生物因素作用开展模拟阳光照射强度变化对校园植物生长影响微型实验,体验能量流动过程。学习深入后引导学生绘制校园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标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途径实现从现象观察到理论构建跃迁,最后拓展至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校园生态平衡讨论,联系实际生活培养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使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情境教学育人功能。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情境教学法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效能评估方法
评估情境教学效能需建立多维指标体系,既关注知识掌握程度也重视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客观评价应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方式,通过学习档案袋、表现性评价等多元手段全面反映学习效果。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在情境探究全过程表现,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等环节形成学习轨迹完整画面,表现性评价聚焦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设计评价任务考查知识迁移应用水平。项目成果评价则适用于长期探究活动关注探究报告质量、实验方案创新性等,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培养反思能力与批判思维增强评价客观性。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反思与改进才能发挥真正价值,教师需根据评估发现问题调整情境设计与实施策略,形成持续改进循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在人教版选修 3《动物细胞工程》教学评估实践中,应当设计体细胞克隆技术应用评价情境任务,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科学家、伦理学家、政策制定者等)开展模拟辩论,评价聚焦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度与综合运用能力。评估采用三阶段模式:初始阶段通过概念图绘制检测学生对动物细胞工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过程阶段记录学生收集资料质量、小组讨论参与度等表现,终结阶段评价辩论表现与探究报告质量。具体操作中教师应当设计结构化评分表,包含知识应用(细胞全能性概念运用、克隆技术原理解释等)、科学思维(论证严密性、证据充分性等)、科学态度(多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不同观点等)三个维度,引入同伴评价环节,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表现增强评价公正性。评估结果不仅用于学习效果判断更是教学调整依据,如发现学生对细胞核移植技术理解不足,增设微视频展示或实验模拟环节,优化情境设计提高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探究表明,其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价值。通过分析情境教学必要性,明确了该教学方法适应高中生物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满足课程改革要求。多样化教学策略如实验模拟、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实践路径。科学评估体系建设保障了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情境教学法不仅促进学生生物学知识建构,更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涵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高考 ,2023(26):129-131.
[2] 黄文武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2020.
[3] 张金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