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创新与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陈云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408000
引言: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角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已从单纯知识技能传授转向全面核心素养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音乐感知、审美体验、创意表达、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这些素养培育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立足教学实践,探究音乐教学创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进作用,希望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一、教学方法创新,素养培养提升
传统讲授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需要引入多元创新方法促进素养提升,情境创设教学法通过构建生动音乐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音乐情感提升音乐感知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亲身参与,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直接体验音乐魅力,培养审美感知与表达能力。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互动形式,如组建合唱团、乐器队等,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游戏化教学将音乐元素融入游戏活动中,如音乐接力、节奏游戏等激发学习热情以此培养创新思维。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音乐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技术支持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音乐软件、智能设备等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教学内容,关注个性发展促进全面素养提升。
以湘文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茉莉花》教学为例可采用多元创新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堂伊始,教师应当运用情境创设法,通过播放江南水乡视频,展示茉莉花盛开画面,配以江南丝竹音乐背景,营造意境氛围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文化韵味。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节奏变化探究其所表达情感,培养音乐分析能力,随后运用体验式教学,学生分组尝试不同演唱方式如独唱、对唱、齐唱等体验歌曲表现力。再结合技术支持教学,利用音乐软件展示歌曲多种演绎版本,如民族、交响乐等拓展学生音乐视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让音乐基础好学生尝试用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伴奏,基础一般学生则用简单打击乐器伴奏。课堂后半段采用合作学习法,学生小组合作创编《茉莉花》舞蹈动作展示民族文化魅力,进行反思性教学,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感受,探讨民歌价值与传承作用。通过这些创新方法综合运用,学生不仅习得演唱技能更培养了文化理解、审美体验、创意表达等核心素养,实现了从单一技能学习向全面素养提升转变。
二、教学内容创新,素养体系构建
传统音乐教材内容局限性已难以适应素养导向教育要求,需要进行内容创新与整合,多元文化音乐融入是重要内容创新方向,通过引入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培养文化理解与尊重能力。地方音乐资源整合也是内容创新关键,将本土民歌、戏曲等引入课堂,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音乐与学科融合内容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如音乐与语文结合进行诗词吟唱,音乐与数学结合学习节拍规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生活化音乐素材选取让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选用儿童熟悉民谣、流行歌曲等作为教学素材,提高学习兴趣。
以湘文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为例展示教学内容创新。本课教学可从生活化音乐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幸福,结合家庭、学校、朋友等生活场景让抽象幸福概念具体化,贴近儿童生活体验。进行情感教育内容创新,通过分享幸福故事,如帮助他人、完成挑战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体会幸福来源,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在歌曲学习环节融入多元文化内容,介绍这首源自流行音乐,比较中外表达幸福方式差异拓展文化视野,教学中巧妙融合音乐与体育学科内容,将歌曲与律动、拍手游戏结合,既锻炼协调能力又增强节奏感。创新引入创作性内容指导学生创编新歌词,如如果快乐你就跺跺脚,表达多样情感体验。通过数字化资源拓展,利用音乐软件录制学生演唱版本,制作班级幸福合唱团音频,增强成就感。课程还设计地方音乐资源整合环节引导学生搜集本地表达幸福歌曲,如民歌小调等增强文化认同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创新组织幸福快闪活动,走进校园或社区,传递幸福理念实现音乐社会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模式创新,素养实践深化
传统固定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素养培养多样化需求,模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式学习模式通过设计音乐主题项目,如校园音乐剧创作、民歌采风行动等引导学生全程参与策划、组织、实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传统教学顺序,学生课前通过视频等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时间用于深度互动与实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网络平台与实体课堂优势,拓展学习时空,培养信息素养与自主管理能力,情景剧式教学模式将音乐知识融入情景表演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学习音乐知识,提升表达能力与审美素养。
工作坊式教学模式构建专题音乐工作坊,如打击乐工作坊、合唱工作坊等提供深度实践机会,培养专项音乐能力。社区互动教学模式通过走进社区、邀请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拓展学习场域培养社会参与意识与文化理解能力。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围绕特定主题,如四季、家乡等整合多学科知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生态体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聆听自然声音感受音乐与自然关系,培养生态意识与审美能力。这些模式创新为素养实践提供了多元路径,使核心素养培养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内化为学生能力与品格。
结论: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为素养培养提供科学路径,教学内容创新为素养体系构建奠定基础,教学模式创新则使素养实践得以深化。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教学创新体系,全面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未来音乐教学应持续深化创新理念,加强实践探究完善评价机制,构建更加科学高效音乐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炜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审美体验教学 [J]. 天津教育 ,2025,(11):144-146.
[2] 徐敏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探索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5,(04):46-48.
[3] 陈聪睿 .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J]. 三角洲 ,2025,(10):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