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学科与历史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魏丽

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36000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与跨学科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英语与历史学科的融合教学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向。这种教学模式以打破学科壁垒为核心,通过将英语语言知识与历史文化内容有机结合,不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更能激发其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理解能力。在新高考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趋势下,学科融合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探索英语与历史融合的教学目标设定、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等实践路径,旨在为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切实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二、实施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将历史知识融入英语课,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趣味性。通过以下策略,实现英语与历史的深度融合。

(一)情境创设:搭建语言与历史的桥梁

以必修第一册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为载体,创设“历史旅行”情境。教师提前收集整理古代罗马圆形竞技场、中世纪伦敦塔桥、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等城市的高清影像资料,搭配历史纪录片片段,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沉浸式展示。展示过程中,运用英语对建筑的外观、结构进行细致描述,如“Look at the Colosseum in ancientRome. Its elliptical structure and tiered arches not only showcase the superbarchitectural skills of that era, but also reflect the social hierarchy andentertainment culture at that time.”

引导学生阅读改编自《罗马帝国衰亡史》《伦敦城市史》的英语简易读本,提炼关键信息制作历史旅行手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导游和游客,用英语介绍城市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例如,在模拟中世纪伦敦的场景中,“导游” 需用英语讲述伦敦塔作为王室居所、监狱、宝库的复杂历史;“游客” 则用英语提出关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的疑问,双方展开互动交流。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语言实践,学生既能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又能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二)项目驱动:在探究中融合学科知识

围绕必修第二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在布置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项目任务时,先通过播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的英语宣传片,引入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重要性。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权威英文数据库(如 JSTOR、Project MUSE)以及博物馆英文官网,收集文化遗产资料。

在资料收集阶段,指导学生运用英语文献分析方法,筛选与文化遗产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相关的内容。例如,研究中国长城的小组,需用英语梳理长城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防御工事,到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其蕴含的军事、建筑、文化等多方面价值;探讨当前面临的风化、人为破坏等保护难题。

各小组运用英语专业术语制作图文并茂的展示 PPT,在课堂汇报时,不仅展示研究成果,还要模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会议场景,用英语阐述保护方案和传承建议。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从历史准确性、英语表达流畅性、方案可行性等维度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辩论,如“Should cultural heritage be restored toits original appearance or preserved in its current state?”通过项目全程的英语实践和历史探究,实现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三)对比探究:深化对多元历史的认知

结合必修第一册 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和必修第二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开展语言与历史的对比探究活动。教师选取英语与英国历史、汉语与中国历史、阿拉伯语与阿拉伯帝国历史等典型案例,制作时间轴对比图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语言与历史发展的同步性。例如,在讲解英语演变时,展示从 5 世纪盎格鲁 - 撒克逊人入侵带来古英语形成,到 1066 年诺曼征服后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大量渗透,再到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对英语学术词汇的影响等关键节点,分析历史事件如何塑造语言特点。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每组选择一种语言与历史的组合,运用对比分析法,从词汇、语法、发音等层面探究语言变化与历史事件的关联。如研究汉语的小组,可对比分析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量扩充(受丝绸之路、近代西学东渐影响)、语法简化(受新文化运动推动)方面的变化。

在英语辩论环节,提前提供丰富的辩论素材,包括学术论文摘 要、 历 史 学 者 观 点 等, 引 导 学 生 围 绕“Language evolution driveshistorical development or historical events shape language change”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具体历史事例和语言现象进行论证,如以工业革命催生大量科技新词汇为例,说明历史对语言的影响;以英语在全球的传播推动文化交流和殖民扩张为例,阐述语言对历史的作用。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深化学生对多元历史文化的理解。

(四)成果延伸:拓展知识应用场景

以必修第一册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为切入点,进行成果延伸活动。教师先在课堂上播放古代奥运会复原比赛、中国蹴鞠表演等视频资料,用英语介绍体育项目的起源背景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布置研究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体育项目,利用英文书籍、学术网站等资源,撰写不少于 1500 词的英语研究报告,内容需涵盖项目的起源时间、地域文化背景、比赛规则演变、在历史中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组织 “历史体育文化” 英语演讲比赛时,邀请英语教师、历史教师组成评委团,从内容深度、英语表达、台风仪态等方面进行评分。比赛中,学生们用英语讲述古希腊奥运会与宗教祭祀的关系、中国马球在唐朝贵族生活中的地位、英国板球与殖民扩张的联系等精彩内容。此外,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英语历史体育文化手抄报,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创意短视频,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演绎历史体育比赛场景,并配上英语解说。这些成果延伸活动,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增强文化传播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高中英语学科与历史的融合教学,为课堂注入新活力。通过多种策略的实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悟历史,在历史探究中提升语言能力。这种融合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更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锦华。高中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外语教学研究,2023 (3):45-50.

[2] 李婉婷。历史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科学论坛,2022 (5):32-37.

[3] 王逸凡。学科融合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 (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