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孙丽丽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浑河站小学
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深化思维发展,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工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一、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师可定期向家长推荐适合的家庭读物,指导亲子共读方法,使阅读成为连接课堂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纽带。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精心挑选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他们情感状态相契合的内容,这样更容易产生共鸣和阅读热情。
低年级学生更适合童话、童谣、寓言等富有韵律感和想象力的文本,这些作品不仅能开拓知识视野,还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形象激发阅读兴趣。中高年级则可逐步引入儿童小说、科普读物和文化经典,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情感发展需求。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速度差异
学生在阅读能力、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上存在天然差异,统一化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 " 吃不饱 " 而另一部分 " 跟不上 "。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这种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和指导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升。教师在做到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同时,也要将加以正确的评价和引导,避免学生存在理解的偏差。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侧重字词理解、段落大意的把握等基本技能;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加强篇章结构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训练;对于阅读能力突出的学生,则可引导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尊重学生自身的独到理解感受,允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评价心得,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真正的精神体验。
三、创设阅读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频率和阅读质量。可以在班级中设置班级图书角、在其中布置 " 好书推荐 " 专栏,简要列明在本年级可以阅读的书目。可由学生和家长一起选择其中的一本书,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每月进行两次的读书分享会,由学生轮流担任推荐人,用简短有趣的语言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老师的引导下,和与自己读同一本书的同学交流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读后收获等。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外界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内在动力时,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深度和持续阅读意愿都会显著提升。
四、强化学生阅读感知的能力
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积累是十分重要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实现“厚积薄发”的良好学习效果。
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教材课文进行深入的剖析解读,使学生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情感,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等,这些生动形象、富有强烈情感的重点语句。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积累的阅读习惯,通过积累美词佳作、名言警句,丰富自身的情感材料,还能提升自身的语言鉴赏能力。学生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才能拥有雄厚的情感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示范作用在阅读兴趣培养中不可替代。通过师生共读活动,教师不仅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和困难,还能以自身对阅读的热爱感染学生。绘声绘色的范读特别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变化,培养语感,提升听说能力。当教师全身心投入朗读时,那些文字中蕴含的或欢喜、或忧伤、或悲壮的情感会自然流露,使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 杨阳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策略探究 [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12):61-63.
[2] 周杰 .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 [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 2025, (08): 40-42.
[3] 宋佳刚 . 为学生敞开阅读之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用策略探究 [J]. 阅读与成才 , 2025, (02): 31-33.
[4] 王海燕 . 优化阅读教学 , 提高教学质量 [J]. 小学阅读指南 ( 低年级版 ),2025,(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