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刘杰

江西省宁都县宁都中学 342800

引言

大单元教学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教学模式以主题整合和任务驱动为抓手,通过系统化的知识重构,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更能有效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打通课内学习与考试需求的壁垒,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培养应对新型考题的综合素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优势

其一,大单元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单篇教学的碎片化模式,通过主题、文体或作者风格整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例如,将同一题材的诗词归类学习,学生更容易掌握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的共性规律,提升整体鉴赏能力。

其二,大单元教学更符合高考命题趋势。高考古诗词鉴赏注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而大单元教学通过群文对比、情境化任务设计,强化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关联理解,使其在面对陌生文本时能快速调用已有知识。

此外,大单元教学注重思维培养而非机械记忆。通过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知识,学生能更清晰地把握诗人风格、时代背景与作品的联系,从而在答题时做到逻辑清晰、分析透彻。

挑战

二、大单元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可能面临的

(一)教材整合难度大,教师备课压力剧增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单篇教学模式,将教材中的古诗词按照主题、手法或时代背景进行重组。然而,现行教材的编排多以单篇精讲为主,重新整合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宏观架构能力。例如,要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送别诗归类,需深入分析每首诗的创作背景、情感差异及表现手法,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极高要求。同时,跨单元、跨册的整合意味着备课量成倍增加,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筛选材料、设计任务,在现有教学进度下难以兼顾深度与效率。

(二)学生基础差异明显,课堂实施效果分层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迁移能力,但学生古诗文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连单篇理解尚存困难,面对多文本对比、群文分析时更易陷入混乱。例如,在比较杜甫《登高》与李煜《虞美人》的悲情表达时,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连基本意象都难以识别,更无法深入分析手法差异。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能因任务缺乏挑战性而降低参与度。这种分化导致课堂难以形成有效互动,教师被迫在“补基础”与“提能力”之间摇摆,最终影响整体教学进度。此外,大单元教学常需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但学生若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思维方法,讨论易浮于表面,甚至偏离教学目标。

(三)高考评价体系尚未完全适配,教学与测评存在割裂

尽管高考逐渐重视群文阅读和情境化命题,但当前测评仍以单篇鉴赏为主,考点多聚焦具体诗句或手法,与大单元教学强调的宏观关联能力不完全匹配。例如,高考真题中较少直接要求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更多考查单篇的炼字、情感或形象分析。这种矛盾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顾虑:若过度投入大单元整合,可能压缩对单篇经典篇目的精讲,反而影响学生应试得分。此外,校内测评,如月考、期中试题若未能同步改革,仍沿用传统题型,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对大单元教学价值的质疑,削弱其学习动力。

三、大单元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策略

(一)以高考考点为导向,重构教材诗词单元体系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打破教材固有编排,围绕高考高频考点重新整合古诗词内容。教师需深入研究近年高考真题,提炼出高频考查方向,如情感主旨、意象分析、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并以此为依据对教材诗词进行归类重组。例如,可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合为“咏史怀古”专题,重点训练学生分析典故运用和情感表达的能力,直接对标高考“用典作用”类题型。同时,在复习中强化教材名句的默写与赏析,确保学生掌握高考必考篇目中的关键句。通过这种重构,使教材内容与高考要求紧密衔接,提升复习的精准性和效率。

(二)强化群文对比阅读,提升迁移应用能力

高考古诗词鉴赏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迁移能力,因此在大单元复习中,教师应设计群文对比任务,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诗词之间的异同点。例如,将王维《山居秋暝》与孟浩然《过故人庄》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差异,训练学生从意象选择、语言风格等角度答题,以应对高考中的“比较鉴赏”类题目。此外,可选取教材外的陌生诗词与课内篇目对比,模拟高考“课外延伸”命题模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课内知识解读新文本的能力。这种训练能有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真正提升其古诗鉴赏的思维水平。

(三)创设高考情境化任务,增强实战应试能力

大单元复习需贴近高考命题形式,通过情境化任务设计,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知识。例如,可模拟高考“古诗鉴赏”大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背景,分析某首诗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色,并联系教材中的类似作品进行佐证。同时,设计“诗人风格档案”任务,让学生归纳李白、杜甫等代表诗人的语言特点,并举例说明,以应对高考中“风格分析”类题目。此外,可引入高考真题或模拟题进行限时训练,帮助学生熟悉题型、掌握答题节奏。通过情境化复习,学生不仅能巩固教材内容,还能在实战中提升审题、答题的规范性,减少考场失误。

结束语

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系统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对接高考要求,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其核心素养。未来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使大单元教学真正成为连接课内学习与高考应试的有效桥梁。

参考文献

[1] 贾晶晶 .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策略 [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5 素质教育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下册).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 ,2025:115-116.

[2] 钮谞源 . 高中语文大单元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作文 ,2025,(17):35-36.

[3] 钟海 .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教育界 ,2024,(33):35-37.

[4]刘宏英,赵奕辰.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 ,2024,43(07):35-38.

[5] 吴文娇 . 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D]. 西华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