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创新探讨

作者

付彬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十中学 277700

引言

当前教育领域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课题,亟需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方案。

一、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提出了培育核心素养的深层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课堂教学创新成为必然选择。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维度要求教学必须超越单纯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的综合培育。这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将素养培育目标落到实处。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这也倒逼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性变革。教学创新不仅是响应课程改革的外在要求,更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在需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

二、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教学目标设定过于侧重知识点的掌握与解题技能的训练,对数学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的关注明显不足。教学内容组织往往拘泥于教材章节顺序,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与真实情境的有效融入。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授仍占主导,学生探究活动常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未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度依赖纸笔测验分数,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持续关注与多维度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多停留在展示层面,未能与教学过程实现深度交融。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课堂效能不高,学生思维参与度不足,距离新课程要求的素养导向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应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根本转变,教师需在深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解读,制定出清晰可测、多维立体的课时与单元教学目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教学为例,其目标不应仅限于让学生记住定义域、值域等概念,而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素养。具体可设计为:通过对现实事例中变量关系的分析,抽象出函数本质特征;能用集合语言表述函数概念;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教学方向明确指向素养培育,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准确依据。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应具体可操作,如分析概括建立表述等,便于后续教学评价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策略

教学内容的组织创新要求打破教材章节限制,构建以大概念或主题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以人教版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为例,教师可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为主题,整合柱锥台球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项目情境,如设计一个最小表面积的饮料罐模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几何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组织方式不仅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培养了学生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应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几何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情境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策略

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实现从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探究为主的转变,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导数及其应用”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呈现汽车速度变化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自主发现变化率的数学本质,进而概括出导数的概念。整个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推进,如如何描述瞬间变化速度?如何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实效性,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实际调查项目,从问卷设计到数据分析全程协作,培养数据处理与交流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策略

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应当突破传统单一分数评价的局限,构建一个多维度、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人教版必修三“统计案例”教学为例,对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评价需要覆盖从课题确立到最终报告完成的完整过程。教师应当设计科学细致的评价量表,重点关注学生数据收集方法的科学性、统计图表选用的恰当性、数据分析方法的规范性以及结论推断的逻辑严谨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机制,例如在完成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调查项目后,组织各小组开展研究报告的交叉评议,着重考察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处理方法的适用性以及结论的合理性。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成长档案袋制度,系统收集学生在统计学习过程中的问卷设计、原始数据、分析过程记录、修改草稿和最终报告等材料,通过这些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与分析,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发展轨迹,还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详实的依据。

结束语

总之,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数学课堂是一项系统性的创新工程。它要求教师深刻理解素养导向的内涵,勇于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麦吉阿合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性研究[D]. 西南大学 ,2024.

[2] 冷承然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J].天津教育 ,2024,(15):111-113.

[3] 季长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06):77-79.

[4] 李小强 .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初步探讨 [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 .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高级中学 ;,2023:119-121.

[5] 张朝贵 . 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J]. 教师 ,2023,(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