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生字词积累与运用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易艳平

仙桃市实验小学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核心素养强调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小学阶段正处于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在语文教学中以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同时保障学科的教学质量,旨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争取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走得更持久,学生的学习动力更稳定的关键。为适应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当主动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生动的氛围之中习得生字词,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重视打造生活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字词积累与运用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校内外能自觉、主动积累相应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创设学习情境方面,教师可以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和情景剧以及结合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来创设,具体做法如下: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一年级部编版《日月山川》这一课文时,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并引发学生的游玩经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与自然景观相关的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山”,对“山”字进行提问,如“你们见过什么样子的山”“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类问题,在调动学生的记忆之后,以简笔画“山”与“山”的字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将现实经验与生字联系在一起,加深对常用生字的记忆。在创设故事和情景剧方面,教师可以由月下的故事或一首《静夜思》,引导学生认识“月”字,让学生在激发兴趣的情况下,能够加深对“月”字的印象。在节日方面,教师可以创设中秋节的情境,让学生在节日欢乐的氛围下,能够了解“月”字的含义,加深对相关字词的印象。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月”字之后,能够围绕“月”字组合成多种词语,并进行简单造句,巩固学生的识记记忆。

二、调动感官参与,加深学习记忆

调动感官是有效学习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途径,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多重感官影响下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并在日后类似的情境下能够快速回忆。在调动视觉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辅助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视觉冲击,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调动听觉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重复倾听正确读音示范,既能够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又起到矫正语音,规范读音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的伴奏,让学生随着伴奏进行朗读,在语调与韵律的交汇之下,将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之中,也让生字词更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在调动触觉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触摸、书写的方式,感受汉字的结构和笔画,让学生在反复的触觉冲击之下,能够体会到笔画的走向与汉字的结构,深刻记住具体汉字的写法。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一年级部编版《秋天》时,在视觉层面,教师提前收集好不同地区秋天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并在课上进行播放,让学生主动关注图片与视频中的内容,从而直接感受到汉字所代表的意义。教师在播放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片”字,并及时找准切入点,比如图片呈现为一片片掉落的树叶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片”字,让学生将实物与汉字联系到一起,加深学生对“片”字的视觉印象。在听觉方面,教师首先进行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声音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地将秋天传递给学生,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秋天的伴奏,让学生在伴奏营造的氛围之下,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景之中,对生字词的印象更为深刻。在触觉方面,教师准备一些树叶形状的卡片,并将生字词印在卡片之上,让学生通过触摸直观教具,进一步感受生字词的特点。在掌握本课程的生字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生字进行组词以及见到的造句,并联想除“片”之外的字能与什么实物所联系,掌握联想学习的识字认字以及运用方法。

三、注重造字规律,知识化繁为简

在识记生字词的过程中,小学低年级学生面临着识字的诸多困难,教师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低年级生字词积累与运用教学应充分重视汉字的造字规律,并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汉字的结构规律,形成从个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由繁到简,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的持续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以及造字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观察、分析、系统以及归纳汉字的造字规律,达到学以致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一年级部编版《姓氏歌》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拆分字形,并展示字体组合过程,如“孙”字展示“子”“小”字之间的组合,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结构字体的组合。除左右结构的字体外,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结满果实的李树,让学生明白“李”字的由来与李树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记忆汉字而非强调死记硬背进行记忆。除多媒体教学外,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模型来辅助教学,比如教师制作字体卡片,让学生在尝试拼接字体的过程中,认清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以及半包围结构字体的区别,培养学生从个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认识本节课的生字外,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较为简单的生字,让学生依据所学规律,判断字体结构类型,并尝试推测生字读音,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识字与写字是语文重要实践活动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贯彻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运用具有综合性、科学性以及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佳红 .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 作 业 设 计 研 究 [D]. 西 南 大 学 ,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4070.

[2] 陈怡星 . 基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行动研究 [D]. 闽南师范大学 ,2024.DOI:10.27726/d.cnki.gzzsf.2024.000413.

[3] 豆苗苗 .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研究 [D]. 杭州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