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层教学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任务单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蔡娟兰

莆田第十中学 351146

一、引言

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开展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并顺应了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需求。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学习任务单作为落实分层教学的核心载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入探究高中数学学习任务单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对于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中数学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从精准把握学情,到合理设定目标、精心构建任务、有序推进实施,再到科学评价反馈,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一)精准学情分析,奠定分层基础

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是开展分层教学的根本前提。教师需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剖析。在数学知识储备方面,不仅要知晓学生对各章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明确他们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情况。例如,通过对学生初中数学知识衔接部分的测试,判断其在高中数学新知识学习前的知识起点。在学习能力维度,教师可借助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观察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像是在讲解立体几何证明题时,关注学生从已知条件推导结论的思维过程。对于学习态度,教师可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等方面加以判断。

为了更精准地分层,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情分析手段。除了常规的课堂表现观察、作业批改外,还可以组织专项知识小测。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的函数章节前,设置涵盖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初中函数知识的小测试,考查学生对函数概念、图像、性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依据测试成绩初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二)分层设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依据前期精准的学情分层结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清晰、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学重点应放在核心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上。以函数知识模块为例,其学习目标可设定为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各类函数类型,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并能熟练代入给定数值计算函数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提高层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着重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函数性质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并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利用函数模型解决企业成本与利润的计算问题,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分析函数的最值情况,从而得出最优解决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构建分层任务,适配多元需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构建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任务。基础层的学习任务应以巩固性为主,通过大量基础题型的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数列知识的学习中,围绕数列通项公式这一核心知识点,设计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求通项公式的基础题目。从已知数列的前几项直接归纳通项公式,到通过数列的递推关系求解通项公式,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

提高层的任务应注重综合性,将多个相关知识点有机融合,锻炼学生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解析几何为例,设置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如已知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求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弦长、三角形面积等问题。这类问题涉及直线的斜率、截距,圆锥曲线的方程、性质等多个知识点,学生需要运用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求解,从而有效提升其分析问题、推理问题的能力。

(四)有序推进实施,保障任务落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精心设计的任务单,有条不紊地组织分层教学。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应详细讲解任务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其对知识的掌握扎实稳固。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单位圆的直观演示,详细推导每个诱导公式的由来,让学生明白公式的本质与应用条件,然后通过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公式。

提高层的学生适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适时引导、答疑解惑,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例如,在解决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拓展层的学生则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支持,如相关的学术文献、数学软件、实验设备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在开展数学建模项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建立模型,并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求解。同时,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与创新成果。

(五)多元评价反馈,优化教学过程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应涵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三个方面。教师评价要从多个维度展开,包括任务完成质量、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等。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评价应侧重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准确性、基本运算的熟练程度等;对于提高层学生,重点关注其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如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对于拓展层学生,则注重其创新思维的展现,如在探究性任务中提出的新颖观点、独特的解题思路等。

学生自评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学生分析自己在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例如,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对自己在该单元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并阐述自己的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结

分层教学背景下高中数学学习任务单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精准的学情分析,到合理的目标设定、科学的任务构建、有序的实施推进以及全面的评价反馈,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通过不断优化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高中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宇轩.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J]. 教学研究,2024 (2):32- 37.

[2] 林悦. 学习任务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前沿,2024(3):45- 50.

[3]苏晓雅.基于分层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与教学,2024(4):56- 61.

本论文系莆田市第四批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训暨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