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

易景寒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810000

现阶段高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碎片化的教学现象,学生长期陷入题海战术。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挖掘数学单元核心要素,重构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模式。教师应打破传统课时作业设计的壁垒,指导学生整合本单元的数学知识网络,深刻理解本单元蕴含的数学思想。教师还应当转变以往表层化的作业设计思路,强化学生在作业学习中的深度思考能力,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不仅让学生建立整体的数学知识观,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灵活的知识迁移应用。

一、厘清单元核心要素,明确作业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核心在于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师应当积极梳理数学单元的核心要素,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业质量标准。教师依托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当遵循目标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性原则,重点巩固课堂核心概念,设计单元知识总结思维导图梳理等作业形式,推动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自主梳理和归纳,从而确保核心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例如,教师围绕“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时,应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实际背景,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然后教师以单元作业目标为指导,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借助二次函数图像准确判断函数零点的特殊情况、注意不等式的不同适用条件。教师再带领学生梳理本单元的核心要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单元核心概念,掌握解决实践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培养数学结构思维

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的单元课程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需求,尝试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情境,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技巧。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单元教学主题设计数学阅读作业,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进程,认识不同数学家所取得的数学贡献。教师将教学问题融入生动的真实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合作探究,持续拓宽数学作业的广度,让学生深刻认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

例如,教师围绕“立体几何初步”教学时,应结合本单元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等知识为核心,设计知识结构图探索作业,引导学生归纳三视图与直观图、总结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整理归纳主干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图。又比如教师设计微型建模项目,引导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为组合几何体绘制三视图与直观图,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将抽象化的数学学习转变为直观探索活动,促进学生构建结构化的数学思维体系。

三、采用全面评价措施,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为了评判学生的单元作业学习成果,需要采用全面评价的教学措施,着重考察学生作业学习的多维度成长,利用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注重挖掘学生的多元成长问题。教师需要采用多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评,让学生在发掘他人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学习薄弱环节。同时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全面的作业评价标准,兼顾学生在作业学习中的过程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的作业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单元整体作业学习中所展现出的归纳整理能力,肯定学生所构建的数学知识导图。同时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所展现出的协同意识,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并且教师还应当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共同分析学生数学作业学习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引导家长在课下进行正确的指导与辅助,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思维。

总而言之,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采用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帮助学生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思维,突破单一课时作业的教学局限,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核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单元知识框架。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在作业学习中所反馈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选择更加聚焦于学生薄弱区域的作业内容,持续激励学生的深度思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博 .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 陕西师范大学 ,2024.

[2] 王伦 .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