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的策略
刘胜兰 肖莉蓉
万安县万安中学 343800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精神财富,涵盖道德规范、价值理念、行为准则等内容,如诚信、敬业、尊师重道等思想,与中职德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培育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目标高度契合。当前,中职教育面临学生道德认知不足、职业责任感欠缺等问题,单纯的德育或职业素养教学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综合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索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可实现德育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实施策略
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需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从内容、模式、实践、评价多维度推进,确保各环节衔接有序,形成完整的育人链条,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一)梳理文化与育人需求,构建融合内容体系
在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与中职育人需求,搭建针对性的融合内容体系。先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筛选,聚焦与德育和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如儒家“仁义礼智信”中,诚信可对应职业素养中的诚实守信要求,敬业精神可结合中职各专业的职业规范;传统工匠文化中的精益求精、专注执着理念,可融入机械、电子等专业的职业素养培育。同时,深入调研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专业方向与发展需求,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侧重点不同,如服务类专业需侧重礼仪文化,技术类专业需强化工匠精神。根据调研结果,将筛选后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德育目标、职业素养要求进行匹配,分专业制定融合内容清单,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点与内容模块。例如,在公共德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内容;在专业课程中,结合专业特点融入相关传统技艺文化、职业伦理思想,形成“公共课程 + 专业课程”协同的融合内容体系,确保传统文化与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有明确的内容支撑,避免融入过程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二)结合教学实际场景,创新融合教学模式
构建好融合内容体系后,需结合中职教学实际场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与德育、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传统文化场景,如在讲解职业礼仪时,播放传统礼仪相关的纪录片、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礼仪文化,再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将传统礼仪与现代职业礼仪结合,设计岗位礼仪规范方案。开展案例教学,选取蕴含传统文化的职业案例,如古代工匠坚守品质、现代技能人才传承传统技艺并创新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要点。此外,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场景,搭建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上传传统文化微课、职业素养案例视频等资源,设置线上讨论话题,如“如何在职业实践中践行传统诚信理念”,引导学生在线上互动交流,分享观点与实践经验。
(三)链接校园与企业资源,搭建融合实践平台
教学模式创新后,需链接校园与企业资源,搭建融合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将传统文化、德育认知转化为职业素养的实践机会。在校园内,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举办传统技艺大赛、文化节,设置书法、剪纸、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耐心、专注的品质,同时将活动表现纳入德育与职业素养评价。建立传统文化社团,如汉服社、传统礼仪社、工匠精神研习社等,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在社团活动中践行传统美德,提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职业素养。在企业方面,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搭建实践基地,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将企业的职业规范、岗位要求与传统文化结合,设计实践项目。
(四)依据育人目标导向,完善融合评价机制
实践平台搭建后,需依据育人目标导向,完善融合评价机制,确保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的效果可衡量、可提升。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除传统的知识考核外,增加传统文化认知、道德行为表现、职业素养实践等维度的评价内容。例如,在传统文化认知方面,通过笔试、口头问答等方式考核学生对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道德行为表现方面,通过日常观察、同学互评、教师评价,记录学生在校园生活、实践活动中践行传统美德的情况;在职业素养实践方面,结合企业实习表现、实践项目成果,由企业导师、学校教师共同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团队协作等能力。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通过学习档案、实践记录等收集评价数据;终结性评价综合考量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的综合表现,如学期末的综合素养测评。
三、结语
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是中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融合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搭建实践平台、完善评价机制四个相互衔接的过程,可实现传统文化、德育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提升职业素养。未来,中职院校需持续探索与创新,结合时代发展与行业需求,不断优化育人策略,让传统文化在中职育人中焕发新活力,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兼具传统底蕴与职业竞争力的技能人才贡献力量,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1] 张思远。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中的应用
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24(1):25-29.
[2] 李雨桐。中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策略
探讨 [J]. 现代职业教育,2024(3):45-48.
[3] 王宇轩。基于传统文化的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路径
分析 [J]. 职业技术教育,2024(2):31-35.课题名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育人研究课题编号:JAZH202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