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乔晶
阿拉善盟水务局 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6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高效的灌溉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 2023 年,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 4.1 亿亩,充分体现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利用。内蒙古自治区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2024 年,全社会水利建设落实投资突破 200亿元大关,达到 205.7 亿元,同比增长 13.55% ,完成水利建设投资 183.4亿元,同比增长 8.1% ,大力推动了本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农业的发展。但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探究有效的技术应用策略。
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价值分析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精准控制灌水量、灌溉时间和灌溉方式,能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现代化农业灌溉体系。在技术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为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进行精准化的灌溉,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模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对灌溉水的流量进行精确控制。此外,对于较为干旱的地区而言,水资源不足,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并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当地的农业灌溉问题,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其二,提升农业生产,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气候波动的问题,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增加,会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受到破坏,产量降低,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一)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加强技术的推广,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覆盖。一是注重政策的引导,加强制度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水利厅联合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提升年”行动方案》,推动自治区农业高效节水加快发展,在政策制度的指导下,2025 年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200 万亩以上,实施管灌改滴灌改造提升工程 150 万亩。并结合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建设,设计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方案,明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明确技术发展的目标,确定技术实施的方向。同时需要建设补贴机制,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保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1]。二是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建设示范基地,建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域,并在技术推广中,要求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的基层,重视技术的示范指导,并在农业生产区域和农业水利工程所在的地点,建立技术服务站点,构建起联合推广机制,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应用。
(二)合理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技术要点,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
1.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形式,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避免在灌溉中因渗漏问题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讲解后续节水灌溉的成本。在应用渠道防渗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物理方法,通过压实、淤淀、抹光等技术方法减小土壤的物理缝隙,提高土壤结构的密实度,以此达到控制水分下渗的目的。也可以采取化学方法,使用化学制剂对土壤进行处理。此外,也可以设置防水层,使用混凝土材料进行渠道的浇筑施工,建设灌溉输送水道。
2. 喷灌和滴灌技术
传统的灌溉模式以大水漫灌为主,会造成严重水资源浪费,为此,在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的应用。喷灌技术主要适用于大田作物,若灌溉区域地形起伏较为明显,水资源相对丰富就可以应用喷灌技术。应利用机械设备和动力装置,使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从喷头处喷出,形成雨滴的状态,属于弥漫式灌溉方法。而滴灌技术则主要应用在干旱缺水的地区,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枢纽(压力水泵、过滤器、施肥及附属设备)、输水管道(干、支、滴灌管)和滴头组成 [2]。为保证滴灌的效果,需要做好滴灌系统的布置,如干支管应尽量做到相互垂直,且管道长度要适度,以减少水头损失,滴灌管要顺垄向布置,多沿地面坡度布置,长度一般在 40-60 米,最长不超过 80 米,滴灌管垂直于支管。
3. 膜上灌技术
膜上灌技术是一种结合地膜覆盖的灌溉方式,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放苗孔或膜缝慢慢地渗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浸润灌溉,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通过地膜的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灌溉水通过膜上沟直接渗入土壤,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地膜可以在白天吸收热量,夜间散热速率较慢,更有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
(三)开展节水灌溉设施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加强对节水灌溉设施的管理。一是做好运行维护体系的管理,制定管理制度,遵循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并建立日常管理巡查制度,定期检查滴灌、喷灌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过滤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洗,并对灌溉管道进行冲洗,保证灌溉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二是将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实际灌溉中,例如将智能化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打造智能高效灌溉体系,借助无人机设备以及物联网传感器等,能够对农业种植区域的缺水情况进行检测,根据农作物的长势自动生成灌溉方案,并自动调控滴灌的时间、水量等,能够进一步提高灌溉工作的效率,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3]。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以及农作物生长对灌溉工作的实际需求,持续管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适当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的优化和研发,并设置专项管护资金,保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技术应用阶段,应明确技术应用的政策制度要求,注重技术的推广,合理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掌握技术要点,并重视对技术应用的管理,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俊达 .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J]. 江西农业 ,2024(18):65-67.
[2] 李维民 .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J]. 河北农机 ,2024(10):100-102.
[3] 吴迪 . 山东菏泽牡丹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 ,2022,42(3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