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超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同步性控制方法

作者

刘文肖 王琦

1.370303198710097632 2.220681198207250276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大跨度钢结构在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整体提升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然而,在整体提升过程中,由于结构跨度大、重量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容易出现提升不同步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安装精度,还可能导致结构受力不均,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超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同步性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一、同步性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结构自身特性的影响

超大跨度钢结构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等自身特性对提升同步性有着显著影响。结构的不对称性会导致提升过程中各提升点的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不同步现象。例如,一些钢结构可能存在局部凸起或凹陷,使得在提升时某些部位的阻力较大,影响提升速度。结构的刚度分布也会影响同步性。如果结构的某些区域刚度较小,在提升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导致提升点的位移不一致。而且,钢结构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在提升过程中会进一步累积,加剧不同步的程度。

2. 提升设备性能的影响

提升设备的性能是影响同步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提升过程的同步性。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提升设备在性能上可能存在差异,如提升速度的调节范围、负载能力等。如果提升设备的精度不够,就难以精确控制各提升点的提升高度和速度,从而导致不同步。提升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同步性。例如,液压提升设备中的液压系统如果出现泄漏或压力不稳定的问题,就会导致提升力不均匀,进而影响提升同步性。

二、同步性控制策略研究

1. 基于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

基于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同步性控制策略,广泛应用于超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中。该策略通过在结构关键受力点和提升节点处安装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及应力应变传感器等,实现对各提升点的位移变化、受力状态以及结构整体变形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系统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对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构建提升过程中的实时状态模型。控制系统依据预设的同步阈值和误差容限,对各提升点的运行状态进行判别。一旦检测到某一点出现位移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或受力不均现象,系统将结合 PID 控制算法自动调节相应提升设备的液压流量或电机转速,从而动态修正其提升速度或输出力值,确保整个结构在提升过程中的运动一致性。该控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调控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应对结构不对称、荷载分布不均等复杂工况带来的同步难题,显著提高施工安全性和可控性。

2. 多机协调控制算法

多机协调控制算法是实现多个提升设备协同作业的核心技术手段,对于保障提升系统的同步性与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该类算法通过对多台提升设备的运动轨迹、速度、力矩等参数进行统一规划与协同优化,使各设备在提升过程中保持高度一致的动作特性。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主从控制算法(Master-Slave Control)与交叉耦合控制算法(Cross-CoupledControl)。主从控制算法以一台设备作为主控单元,其余设备作为从动单元,依据主机的运行指令进行同步响应,适用于结构对称且提升点相对集中的工程场景;而交叉耦合控制则通过引入各提升点之间的位置偏差耦合项,对每一台设备进行误差补偿,实现点对点的高精度同步控制,特别适用于提升点多、结构复杂且存在非线性变形趋势的超大跨度钢结构工程。近年来,随着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先进算法也被逐步引入提升同步控制领域,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能力。这些控制算法可根据不同工程特点灵活配置,结合传感器反馈系统形成闭环控制,为提升过程提供稳定、可靠、高精度的同步保障。

三、同步性控制方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1. 案例项目介绍

某大型体育场馆屋盖结构采用超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体系,整体屋盖平面尺寸为 200m×120m ,结构总重量达5000 吨。该工程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进行整体吊装施工,设计最大提升高度为 30 米。由于结构形式复杂、跨度大、节点众多,且存在多点不对称受力特征,因此在提升过程中极易产生各提升点之间的位移偏差与内力重分布问题,对提升系统的同步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此外,现场施工环境复杂,风荷载变化频繁,进一步加剧了提升过程中的动态扰动,给施工安全和精度带来严峻挑战。

2. 同步性控制方法的应用效果

在该项目中,采用了基于高精度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系统,并结合多机协调控制算法实现全局同步控制。系统在钢结构关键节点布置了共计 48 个高精度位移传感器与 32 组多维力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各提升点的位置、速度及受力数据。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采集与处理架构,以 100Hz 采样频率对各传感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并通过工业以太网将指令下达到各液压提升设备。

在控制策略方面,系统引入交叉耦合控制算法,构建各提升点间的相对误差反馈通道,对每台提升设备实施动态补偿控制,有效消除因机械差异或外部扰动引起的同步偏差。同时,配合模糊 PID 控制器对液压系统压力波动进行自适应调节,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抗干扰能力。

实际施工过程中,系统实现了各提升点之间的动态同步控制,提升全程的最大同步偏差控制在 ±5mm 以内,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结构应变监测数据显示,在提升全过程结构应力未超过材料屈服极限的 70% ,确保了结构安全。施工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约 30% ,且无重大安全事故,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该工程通过集成传感器监测、多机协调控制与智能反馈算法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复杂条件下超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同步提升,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实践经验支撑。

结论

本文对超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同步性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结构自身特性和提升设备性能等因素对提升同步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和多机协调控制算法等同步性控制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同步性控制方法,以确保超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探索更加先进的同步性控制技术,为超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鑫 , 陈明杰 , 刘成伟 , 等 . 基于多指标分析的大跨度超高超重钢连廊整体提升施工控制技术 [J]. 建筑结构 ,2023,53(S02):1918-1924.

[2] 徐松林 . 某项目大跨度钢结构连廊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4,(14):35-37.

[3] 李 双 来 . 超 大 跨 度 钢 桁 架 屋 盖 整 体 提 升 技 术 [J]. 中 国 铁路 ,2025,(03):64-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