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EPC 项目全生命周期大商务管理探讨

作者

张学策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一、引言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因其能够有效整合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实现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综合控制,已成为工业建设领域的重要模式之一。然而,由于工业厂房项目工艺复杂、技术集成度高、定制化需求强,以及 EPC 模式下管理的复杂性日益凸显等原因,导致传统的商务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本文将以笔者所参与的某大型工业厂房EPC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以“大商务管理”为核心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二、EPC 工业厂房项目的核心特征与管理痛点

(一)核心特征

“三产原则”即“产品定行业、产线定工艺、产能定规模”:所有配套设施(如洁净车间、动力系统、物流仓储)均服务于生产。本项目的设计紧密围绕 SMT 的生产工艺流程(如 PCB 贴装→焊接检测→点胶固化→检测包装)进行空间布局与系统配置。

设计前置化:工艺设计是洁净厂房设计过程的先导工作,生产工艺是工业类项目的核心,也是理解项目、做好项目、创造项目效益的必要前提,本项目的SMT 车间需动态10 万级洁净度,局部检测区要求千级,温湿度、照度、噪声均有严格参数,需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 UM 表和 Layout 图进行各专业设计及施工等。

差异性显著:不同行业(如半导体、电子终端、生物医药)的工艺需求差异巨大,导致项目成本结构、技术标准、管理模式均不可简单复制。

(二)管理痛点

前期策划不足:设计深度不足导致概算偏差大;工艺需求理解偏差引发后期设计变更。

成本与进度割裂:传统商务管理侧重事后核算,未能与设计优化、施工策划深度融合。

界面风险突出:土建、机电、工艺管线等专业交叉多,包定义不清导致返工(如二次开洞、封堵)。

资源整合低效:涉及全专业资源的管理,且超大体量项目对资源组织、分包管理、数据协同能力要求极高。

三、全生命周期大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商务管理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从项目投标阶段到结算收尾阶段等各环节的贯通穿透管理,多方协同联动,以实现优揽、精管、细算、足收的目标,赢得市场和业主认可,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

针对上述EPC 项目管理的特点和痛点,结合项目实践,总结提出以“一条主线、两个基础、三个全面”为核心的“大商务管理”体系,构建以效益为中心的商务、技术、实施“铁三角管理”。

(一)一线主线

以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管理为主线,前期设计阶段的价值工程分析(限额设计、控概)、后期实施阶段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等,实现各方共赢、价值创造的目标,并逐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根据业内经典的项目经济影响曲线(如下图)可看出,EPC 合同承包模式下,尽管在建设工程项目整个开发程序过程中,设计费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 3%-4% ,但是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 80% 以上,因此要特别注重前期设计阶段的商务分析与控制。

(二)两个基础

1. 业务基础能力:具备扎实的识图、计量计价等业务基础能力,从而

保障预算的准确性、以及不同方案经济比选的可实施性等。

2. 复合型基础素质:精商务(造价)、善财务、通法务、会采购、懂技术(设计)的复合型基础素质,单纯的“就商务论商务”的成本管理思路以难以适应EPC 项目的复杂性要求。

(三)三个全面

1. 全要素协同:经济端与设计端、营销端、实施端的全要素协同。通过确保这些环节的目标一致性和资源共享,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效率,从而增强项目的整体表现。

2. 全周期联动:前期概预算与后期实施成本及数据库迭代的全周期联动。通过持续更新的数据库来实现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动态化,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3. 全员参与: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实现经济效能的全员参与。把项目的责任目标分解到项目全员,让“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人人都是利润创造者”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关键管理环节的创新与实践

(一)成本数据模型(Data-base)的构建与应用

以精准界面划分及包定义、设计延伸( BOQ+ 技术参数)、分析工具(表格)、造价经验大数据等构建成本数据模型,可将概算精度从 ± 30% 提升至可控范围内,并通过数据反推技术方案经济性(如材料选型、系统配置)指导设计优化,亦可在营销阶段向业主展示专业能力,引导需求,建立信任,为中标奠定基础;

(二)“费用三额”管理策略

根据 EPC 项目费用管理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总结出限额、顶额和配额的“三额”管理,具体如下:

“限额”(设计阶段):基于“Data-base”大数据、经验和业主需求(功能定位等),先制定一套具有竞争性、性价比的、可兜底的基础性的方案,商务与设计联动,运用技术经济分析和价值工程分析等手段,再结合营销策略等制定费用/ 投资模型;

“顶额”(定案阶段):进行创效策划,消化预算剩余空间,增加利润率高的工作内容或调整原概算不合理价格等;

“配额”(实施阶段):定责任指标,施工图及预算应在既定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不随意提高标准、增加工作内容,另外需注意现场优化及沟通事宜等。

(三)项目效益创造的“核心环”联动

以项目领导班子为决策、外部沟通及风险控制的核心,商务、技术、生产形成“实施铁三角”,协同推进、创造项目效益:

1. 商务策划先行:根据项目的招投标文件、合约条款、工程量清单、价格等商务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对整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策划,并提供决策的经济分析,发挥“经济智囊”的作用;

2. 技术创新赋能:结合图纸、施工经验以及项目的特性等,进行“双优化”,并从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材料检测、资料归档等方面进行闭环管理;

3. 生产精准落地:加强现场管控,落实策划方案,收集有利证据(如签证、影像资料),限定投入量、增加材料的周转率、降低成本控制返工损耗。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合某大型工业厂房项目的实践与总结,系统探讨了 EPC 项目全生命周期大商务管理的实施框架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创新。通过明确“一线主线、两个基本、三个全面”的管理框架,深耕成本数据模型、三额管理策略、核心环联动等关键环节,可有效破解成本失控、风险集中、协同低效等难题,为提升EPC 项目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 BIM、AI(如 ChatGPT 辅助算量、智能审图)、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EPC 大商务管理将向更高阶的精益化与智能化迈进。项目管理的核心,终将回归至“以效益为中心”的平衡,唯有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的融合创新中持续探索,方能在工业建设的新浪潮中筑就丰碑。

参考文献:

[1] 陈霖新等. 洁净厂房的设计与施工(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年 .52-68

[2] 蔡克屹 . EPC 模式下的投资、成本、费用控制系统操作办法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