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关键要点

作者

郑国军 庞凤林

农安县河道堤防管理站 农安县水利工程处 吉林长春 130200

引言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防洪、灌溉、发电还是供水等多个方面,其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作为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浇筑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如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出现问题,水利项目可能会出现如裂缝、渗漏等缺陷,这不仅会妨碍工程的正常进行,还可能为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深入研究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关键质量控制要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关键要点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被视为首要步骤。为了确保水泥、水、砂、石等材料达到预定的强度、耐用性和工作性能标准,需要根据项目规范进行严格的科学测试,以确定这些材料的最佳配比。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混凝土的易性、抗渗性、抗裂性和收缩特性等多个方面,这样才能确保在浇筑时操作简便,并能够构建出均匀而致密的混凝土结构。在确保配合比的节约和满足安全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原材料质量把控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受到混凝土性能优劣的影响。对水泥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凝固所需的时间进行测试;对于砂和石料,需要对泥土的含量、粒度的分布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深入的测试;必须确保水质纯净,没有受到污染。所有的材料都必须从合格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并且在进入场地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和适当的存储,以防止物料受潮或受到污染。对于不满足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果断地进行退换,确保所有的原材料都达到质量要求。

3. 施工设备与场地准备

确保所有施工工具,包括搅拌站、运输车、泵送设备和振捣器等,都能维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并在开始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出现故障,不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施工的地点必须是平坦和稳固的,这样才能方便地进行混凝土的搬运和浇筑工作。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积水的干扰,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此外,还需全面评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基于这些考量来制定适当的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团队能够在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中进行施工作业。

二、浇筑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关键要点

1. 浇筑工艺规范

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对浇筑工艺的规范执行显得尤为关键。在进行建筑结构如模板、钢筋和管道的浇筑前,要确保精确安装,确保其表面是干净且无杂质的,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均匀地填充并形成稳固的结合面。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分层、分段、匀速完成”的操作准则来操作,以确保每一层的厚度不会超过 30cm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和温度导致的开裂。为确保混凝土每一层都能得到充分的振捣,结合机械振捣和人工插捣的技术,从而有效地消除气泡和空隙,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紧密度。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浇筑的速度,以防止过快或过慢导致的问题,例如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离析,而过慢的速度可能会影响已浇注地层的初凝效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刻实施适当的养护措施,例如覆盖保湿膜或喷洒水以维持湿度,这样做有助于控制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和强度的平衡增长。

2. 温度控制

混凝土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为了降低原材料的温度,需要采取如遮阳和喷雾降温等多种措施,同时也需要适时地调整混合比例和增加缓凝剂的添加量,以防止混凝土过早进入终凝状态;在气温偏低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多种保温措施,比如建立暖棚或者使用加热设备等,以防止刚混合好的混凝土受到冻害。同时,对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异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这些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当的区间内(通常不会超过 25 C),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温度差异过大而引发的温度裂缝问题。

3. 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

混凝土的离析会对其均匀性和强度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实施有力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首先,确保搅拌过程中的时间既充分又均匀,以避免过短的时间造成混合的不均匀性;其次,通过选择合适的配比和添加适量的引气剂作为外加剂,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减少泌水现象的发生;最后,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漏浆和防颠簸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在到达现场后仍能保持其优良和易用性;在进行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由于过度振捣导致的粗骨料下沉,并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振捣的位置和强度,以确保混凝土各部分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三、养护与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关键要点

1. 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的维护工作成为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持续提升的关键环节。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主要的维护方法是自然维护,而蒸汽维护则作为补充,通常会选择自然维护作为主要手段。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 12 小时内,需要进行自然养护,以确保混凝土表面覆盖有适当的覆盖物,并保持水分的湿润状态。养护所需的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的水泥种类以及施工的季节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同时,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混凝土的混合养护,所需时间也不应少于七天;对于需要抗渗或添加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其养护周期必须不少于 14 天。在冬季进行施工时,还需要实施适当的保温措施,以防止混凝土受到冻伤。

2. 质量验收

在进行验收前,必须仔细检查混凝土的外表,观察其表面是否平滑,以及是否存在裂痕、空洞等瑕疵。为了检验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使用取芯和回弹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手段。此外,还需要核实混凝土的尺寸、位置以及标高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标准要求。在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所有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预定的标准值。对于检测到的问题和缺陷,必须迅速进行修复和修复,这样才能确保最终交付的混凝土结构具有安全、可靠和优良的性能。

结语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任务,它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但不仅限于施工前的准备、浇筑过程、后期的养护和最终的验收等各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浇筑工艺、温度管理和养护方法这几个关键环节,并实施有力的质量管理策略,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慧敏 .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J].2023(21):187-189.

[2] 玉素甫江·吾斯曼. 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3.

[3] 李松涛.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策略[J]. 水上安全,2025(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