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育实施途径与策略探究及成效分析
李卓忆
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东升乡中学 152101
引言
在初中教学里,审美教育作用举足轻重,可因其自身特点及其他语数英科目重得分观念,使得中小学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低。审美教育既能助学生更好认识世界,又能培养其积极进取性格,让他们可参与多种目标明确活动。实施审美教育,既要有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及学校体制支持,也离不了老师作用。老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平日更应以自身行为作榜样来塑造学生价值观。
一、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制度变革背景下,以应试教学已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得依靠素质教育来达成,其中美育作为关键环节需被充分重视,毕竟美育与素质教育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缺少美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无法实现基本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本就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以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美育作为一种塑造人修养的行为,具有发展人的审美、鉴赏美和创新美能力的作用且能通过审美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审美启迪可让学生欣赏美的绘画、优美的音乐、大自然的美景,进而使其灵魂与世界交流,于潜移默化中对人格产生影响使其更加崇高以及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
1.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基础教育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与特长以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美育需通过美学教学熏陶学生使其拥有丰富情感、认识事物并接受审美教育进而提升智能和才华,在美育过程中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感知事物、区分形状、明暗和颜色并总结升华抽象思想以逐步增强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艺术课堂上的素描练习就属于审美教育,学生可先通过眼睛记住描绘对象、存储图像知识,再运用想象和创造力对事物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和总结,在心中创造独特的东西来提升智慧和天赋。
1.3 对其它学科的促进与提升
具有很强学科连通性与融合性的美育,契合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改强调的交叉和综合特征。比如音乐教育,既要传授音乐知识与演奏技能,又要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净化心灵进而爱上音乐,此即美育的一种体现。美育并非仅适用于音乐,对于美术、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同样适用。在任何课堂,良好教学方式可使学生从教师讲课、板书、言行中获得视觉美、听觉美乃至触觉美,激发对学习与教学的浓厚兴趣。总之,应让美育渗透到各学科及学校各方面,使学生能在学中玩、玩中学。
二、初中美育实施途径与策略探讨
2.1 激发学生的情趣,于情景中感受美
在罗素所著《教育与美好人生》指出的“为塑造卓越个性须具备活力、勇气、智慧、敏感这四项基本素质”之中,所谓“敏感”即对外部世界传递给我们的美丽的感知能力,从教育层次来讲,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有无均离不开其敏锐感知能力。在初中美术教育中,需教师深刻理解审美含义并结合初中时期学生认识特点,创造出既合理又有趣教学情境,以此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拓宽艺术眼界,使其能更好融入所营造情境,进而提高审美敏感性、认识美且自觉接受审美教育,为初中“美育”课程深度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毕加索”部分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欧美国家若干历史灾害事故照片,借此让学生了解战争所致苦难以培养其对和平的向往,随后还能通过讲故事讲述毕加索作品《和平鸽》及《格尔尼卡》的整个创作过程,营造出极为强烈的感性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可一步一步体会毕加索运用半抽象的立体派艺术、以极具象征性方式揭示法西斯分子残暴行为的过程,感受那超越现实、饱含作者愤慨之情、以令人动容的史诗悲剧震撼观者心灵的意象,进而开阔自身美学眼界、增加学识、增强美感,同时培养美学情感与爱和平的价值观念。
2.2 通过欣赏课进行美育教育
在初中教育里,美术欣赏课程于学生意志与情感方面有着很大作用,其涵盖的“思”、“意”、“情”乃德育教育主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言“美是纯洁道德、充实精神、完善人格的良好来源”,初中美术教科书各卷均有丰富欣赏课内容,像西洋绘画、雕刻,中国民间刺绣、剪纸、风筝、面具、年画,中国的书法及园林建筑等,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可欣赏到这些精美作品,由此感受到国家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丰富民间艺术。
例如,在《洋洋八千兵马俑》《漫步书法世界》《北京故宫》等美术欣赏课里,经老师讲解这一情况之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加强的结果是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与艺术;在《生命之源》《沉重的纪念》《我们爱和平》等课当中,学生凭借自己的作品去制作环保及战争题材海报的做法能提高其对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和平的重视程度。在美育欣赏课程中诸多蕴含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需教师深入分析并引导学生领悟内涵,鉴赏并非仅感受作品外观而要理解深层意义,因学生受年龄和经历限制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详尽讲解分析且联系现实生活,通过这样的实践能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指导其从适当角度和方式认识鉴赏艺术以培养强烈艺术兴趣与高尚品德。
2.3 组织课外实践,提升美术实践素养
在开展美育教育过程中,美术老师需做到不仅传授艺术理论知识,且充分运用校外实践活动训练学生艺术能力,主动安排同学们参加校外实习,让其于课余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获得优质艺术教育、逐步提高动手技能,还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优秀作品给学生看并考虑他们实际学习状况及所要开展课程,如此方能提供更好课外实践机会,使学生接触更多事物,进而在绘画或美术创作中获得丰富体验、提升整体美术素质,为将来美术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总之,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积累的长期进程,在初中教育中,唯有将美育教育融入到艺术课堂之中,将美浸润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美在他们的作品中盛开,这样,就可以使美育教育深入到实际之中,充分地体现出它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使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与品格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静 . 高校美育实践 , 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 (Doctoral dissertation,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