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困境与突破路径

作者

韦淑娜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引言

在语文学习的进阶历程中,小学中年级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夯实字词基础、提升文本理解能力,更要在学生心中播撒热爱阅读的种子。情境教学凭借其直观鲜活、贴近儿童认知的特质,本应成为阅读课堂的有力助推器。但在教学实践中,理念与现实的落差导致情境教学频频遇阻。剖析症结并探寻破局之道,对实现阅读教学提质增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困境

(一)教学资源匮乏

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鲜活度与资源储备密切相关。部分学校受办学经费与地域环境制约,多媒体设备陈旧、图书资源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如偏远地区村小常因缺乏配套教学软件或实物教具,导致教师难以还原文本情境。同时,不少教师未能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对优质音频、影像素材的整合利用不足,致使情境创设陷入形式单一的困境。

(二)教师情境创设能力有限

教师是情境教学实施的关键主体,其情境创设能力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部分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缺乏系统的情境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往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法引起学生共鸣。例如,在讲解描写城市生活的课文时,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生活经验的局限,难以创设出贴合学生认知的情境;或者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表面化,仅停留在图片展示、简单角色扮演等形式,未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小学中年级学生虽然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提高。在情境教学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表现为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一方面,由于情境创设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在情境中处于从属地位,难以真正融入教学情境,影响了情境教学的效果。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情境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仍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主,对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发展等方面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在情境创设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要素,使得学生无法从评价中获得改进和提升的有效反馈,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突破路径

(一)整合多元教学资源

学校可通过完善硬件设施为情境创设筑牢基础,如配备多媒体一体机、搭建数字化阅读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实物教具与图书资源。教师需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从优质教育平台筛选适配的音频、影像素材,结合文本特点制作情境化课件 —— 譬如讲解《望庐山瀑布》时,可引入 4K 航拍视频与古筝配乐,让学生边看动画边跟读,在视听交融中感受诗境。除此之外,还可发动学生挖掘生活资源,让他们携带家庭旅行照片、手工艺品等实物进课堂,通过分享物品背后的故事,将真实生活场景迁移至阅读情境

中,增强文本理解的代入感。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情境创设能力

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可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情境教学专题研修、名师工作坊等形式,邀请高校专家与一线教学能手开展理论授课与课例示范,帮助教师深化理论认知并掌握实操技法。教师自身需强化自主学习,通过研读《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指南》等专业著作、参与跨校教研论坛,汲取前沿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结合学情调研优化创设策略 —— 如执教《木偶奇遇记》等童话课文时,可带领学生制作角色头饰,通过沉浸式课本剧表演,让儿童在肢体演绎中感知人物心理,使情境创设既贴合文本内核又契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

要让课堂真正 " 活" 起来,教学设计得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比如教《蜜蜂》时,不妨把教室变成 " 昆虫研究所 ",让学生化身 " 小小研究员 ",带着 " 蜜蜂回家的秘密 " 这一悬念,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动手制作简易蜂巢模型来探究问题。再如,学完故事类课文后,别急着总结,试试发起一场 " 故事结局大改造 " 辩论,或是开展 " 我给主人公写封信 " 的创意活动。这些充满童趣的设计,既能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掌握知识,又能鼓励他们大胆表达独特见解,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碰撞、情感共鸣的舞台。

(四)创新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想要让阅读教学评价真正发挥作用,就得跳出 " 一张试卷定优劣 " 的固有模式。不妨给每个孩子准备一本 " 阅读成长手册 ",贴上他们制作的故事手抄报、录制的朗读音频,夹着小组讨论时的思维碰撞记录,这些鲜活的素材比分数更能见证成长。比如演完课本剧,不仅要看台词背得熟不熟,更要留意谁在突发状况时巧妙救场;学完科普文章,鼓励孩子用漫画解说科学原理、设计趣味实验方案。用 " 你这次的创意改编特别有意思,如果能再多注意细节就更棒啦 " 这样的暖心评语,搭配星星奖章,让评价既有温度又有指导性,真正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三、结论

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引入情境教学,常因资源不足、教师经验有限等问题遇阻。破解之道在于教师扎根学情,像把《爬山虎的脚》教学与校园植物观察结合,用真实场景唤醒学生感知;学校也应搭建教研平台,组织教师打磨优质课例,配备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只有教师主动创新、学校提供支持,让情境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阅读兴趣,为孩子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倪燕 . 语文学科与项目化学习 : 三条实践路径的困境与突破 [J]. 语文建设 , 2024(12):28-32.

[2] 杨谊娟 .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施困境研究 [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