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读思达”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李叶

榆树市第一小学 吉林省榆树 130400

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文化素养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思维与表达培养的问题,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综合素养提升受限。“读思达”模式强调阅读、思考与表达的有机结合,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契机。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后表达,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研究“读思达”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读思达”模式概述

2.1 “读思达”模式的内涵

“读思达”模式由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构成。阅读是基础,指学生对文本的广泛涉猎与深入研读,通过认读文字、理解词句、感知内容等,获取文本信息。思考是核心,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质疑等思维活动,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形成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表达是目的,学生将阅读与思考所得,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清晰、准确地呈现,实现知识的输出与能力的提升。

2.2 “读思达”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思维能力:“读思达”模式促使学生在阅读时思考,从文本表面深入本质,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学生思考文本情节合理性、人物性格复杂性,提出独特见解,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

提升表达水平:通过表达环节,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外显。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都能提高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使表达更有条理、更具感染力,为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增强学习自主性:该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表达中主动探索知识,不再依赖教师灌输,增强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三、“读思达”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3.1 精心设计阅读任务,引导有效阅读

明确任务目标: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设计清晰、具体、可操作的阅读任务。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任务设定为“找出描写西沙群岛海水、海底生物、海岛的关键语句,概括各部分特点”,让学生阅读有方向,能聚焦文本关键信息。

分层设置任务: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阅读任务。基础层任务面向学习困难学生,认读生字词、梳理文章结构;提高层任务针对中等水平学生,分析文本写作手法、体会情感;拓展层任务鼓励学有余力学生,对文本进行拓展联想,想象西沙群岛未来发展。各层次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收获。

多样化任务形式:采用多样化任务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除传统问题式任务,还可设计绘图任务,如学《翠鸟》后让学生绘制翠鸟外形图;角色扮演任务,在《陶罐和铁罐》学习中,学生分别扮演陶罐与铁罐进行对话,加深对文本理解。

3.2 巧妙引导深度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问题引导:提出具有启发性、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司马光》,提问“司马光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出砸缸救人办法的?还有其他办法救小孩吗?”让学生思考司马光思维过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营造思维碰撞氛围。在《将相和》教学中,小组讨论“蔺相如为什么能做到完璧归赵?他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拓展思维。

鼓励质疑: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等提出疑问。学习《草船借箭》,学生可能质疑“诸葛亮怎么能确定第三天必有大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

3.3 搭建多元表达平台,实现知识输出

课堂发言:给予学生充分课堂发言机会,分享阅读思考成果。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美景,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训练:结合阅读文本进行写作训练。学完《秋天的雨》,让学生仿照课文结构与手法,描写家乡的某个季节,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

创意表达:开展创意表达活动,如制作手抄报、编写课本剧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学生编写并表演课本剧,以独特方式诠释对文本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四、“读思达”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4.1 案例背景

本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读思达”模式,选取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开展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

4.2 教学过程

阅读环节: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 20 世纪有哪些重大发明和发现,并圈画相关语句。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些发明和发现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变化。学生阅读时,教师巡视指导,帮助解决生字词与阅读困难。

思考环节:组织小组讨论,问题为“为什么说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结合课文与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小组内学生积极讨论,记录员整理观点。讨论结束,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观点,深入思考科技发展意义与影响。

表达环节:开展课堂写作训练,让学生以“我眼中的 21 世纪科技”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未来科技的畅想。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写作思路与表达方法。学生完成写作后,同桌交换阅读并评价,提出修改建议。最后,教师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展示,进行点评总结。

4.3 教学效果

通过此次教学实践,学生阅读积极性明显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课堂讨论中,学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对科技发展有深刻认识,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写作训练中,学生能运用课文表达方式,发挥想象,写出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短文,表达水平显著提升。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有助于理解课文、提高能力。

五、结论

“读思达”模式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效路径,通过精心设计阅读任务、引导深度思考、搭建多元表达平台,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思维与表达能力,增强学习自主性。教师在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完善,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让“读思达”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如何优化“读思达”模式各环节衔接,以及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读思达”模式应用,更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 郁娟 .“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J]. 嘉应文学 ,2025,(04):184-186.

[2] 黄磊 .“读思达”模式下小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4):52-54.

[3] 陈凌翔 . 小学语文“ 读思达” 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3,(3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