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网络意识形态发展与治理新趋势

作者

苏华

中共建德市委党校 311600

一、网络意识形态发展趋势

第一,网络意识形态受众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 [4]。网络意识形态也向受众群体看齐,正在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突出网络自媒体的应用优势。

第二,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多样化、舆论走向多变化。根据信息传播的优势,多传播正面信息,利用自媒体转变的思想观念,将该类媒介拥有的观念优势、技术优势、传播优势体现出来。

第三,网络虚拟社群成为意识形态信息传播主场。网民通过手机、电脑得到的信息不全面时,就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社群,在网络上与现实中不认识的人进行信息交流,能够将信息更进一步地传播出去。

二、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1、自媒体信息传播影响网络信息判断难度

自媒体信息为了博取眼球,采用跟拍、盲从等形式,从不在乎信息的真实程度,将不实网络信息发表到网络上。此种做法越来越多,网民就会信以为真,严重影响了网民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

2、网络信息舆论大众化难以治理

网络传播媒介与其他媒介不同,其以“社会力量”为主要传播对象,信息传播不局限于正面与负面。网络信息中存在的不良言论属于社会舆论,当舆论大众化之后,网民就会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从而心安理得地传播不实信息,影响网络意识形态的良好发展[6]。

3、网络意识形态的主流价值受到娱乐化的干扰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就需要做到隐秘,用户拥有私密空间未经许可无权查看的权限。因此,网民在网络环境中肆无忌惮地讨论,利用自身的观点影响大众的观点。一些关注人数较多的博主,在此种环境下,将负面信息以一种娱乐化的形式呈现,对于其他网民属于不良导向 [7]。缺乏判断力的网民在主流意识与接触到的事件存在冲突时,就会对主流价值产生错误的判断,影响其意识形态的正向建立效果。

三、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现代化治理能力

1、以文化自信指引网络意识形态的顶层治理方向

文化自信是表现出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利用文化自信指引网络意识形态的顶层治理方向,能够强化网络信息的思想引领力,将网络文化指引到更加健康的道路上发展。际回答现实问题,对网民提出的疑惑进行答疑。通过引导网民思想,建立一个更加良好的意识形态,以网络群体效应对相关事件进行正确引导。针对网络复杂的环境,需要坚持家庭引导、学校熏陶、社会教育等流程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网民优化自身的精神追求,将其融入到意识形态利用“互联网 + 政务服务”模式,将不实信息进行核查,保证信息传播质量。

2、基于自主治理引导网民向正确的价值观念发展

文化是网络治理的关键,一味地追求新的思潮,对传统文化不加以融合,很难将其创造成新的文化,影响该类网络文化的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在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网络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扬到

世界上,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利用网络文化传播,让本国网民见识到国家能力,摒弃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入侵,使网民向正确的价值观念上发展,从而保证网络治理效果。

3、加大不良网络环境的治理力度

网络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务必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力度。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各种威胁,以网络不当言论、不实信息为主。因此,加大治理力度就需要做到网络空间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条件。有了完备的法律就要进行有效的实施,而法律的执行最需要监督。由此来看,网络治理力度的增加,就需要增强执法监督能力,有效地制止网络不当言论引发的威胁。网络监督以“信息把关者”为主,在短视频、文字信息、音频等网络内容发布到网络上之后,“信息把关者”对信息内容进行检查,确认没有不实内容之后,才允许发送,否则直接退回不予发送。例如,“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这类为国争光的事件,经常会在网络上出现“高举西方国家奥运大旗”的声音,不仅批判我国的运动员,还不断给西方国家运动员盖高帽。此类事件一经发现,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进行网络言论治理,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其 IP 地址,实时监测其发表的言论,不当言论一经发现,迅速予以惩处,并将其惩处情况发布视频,以儆效尤。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事件,同样需要经历严格的审查,确定不会出现危害网络环境的事件之后,才允许传播,以此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作用,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言论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伟 , 季正聚 .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研究述评—— 基于CiteSpace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21(06):1-8.

[2] 卢晓雯 , 李俊奎 .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的“过滤气泡”负效应分析 [J]. 东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24(05):113-120+148.

[3] 寇玉达 , 巴登其其克 . 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 [J]. 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2(08):75-77.

[4] 蒋蕊韩 . 网络意识形态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 CiteSpace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35(04):51-56+76 .

[5] 朱应开 , 杨建义 .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现实境遇及提升路径研究 [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16(02):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