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路径
秦立峰
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 271103
引言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由于初中和高中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往往在历史学习上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尤其是在历史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加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意义重大。从知识理解层面看,历史思维能助力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架构。初中历史知识较为零散,高中则更具系统性与深度,历史思维可帮助学生将初高中知识串联,如以时空观念为轴,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背景,理解其前因后果与发展脉络,避免知识碎片化。于素养提升而言,历史思维是核心驱动力。它促使学生深入剖析历史现象,形成独立见解与价值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
2 当前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历史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缺乏连贯性与层次性
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培养目标上虽各有侧重,但整体应呈现连贯且递进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连贯性与层次性未能有效体现。初中历史教学多聚焦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简单理解,教学目标相对浅显,如让学生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和基本过程。而高中历史教学则强调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衔接不畅且深度把控不当
初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存在重复与断层现象,给历史思维培养带来阻碍。一方面,部分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差异较大。初中教师可能对这些重复内容只是简单复述,未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高中教师若未充分了解学生初中学习情况,再次讲解时又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论和方法在初中教材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高中教材却直接运用,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惑。
2.3 教学方法单一固化,难以激发思维活力
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固化是制约历史思维培养的重要因素。初中历史教学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历史知识,但却抑制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到了高中,尽管部分教师尝试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学生长期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难以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3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的路径
3.1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搭建思维进阶阶梯
初高中历史教学应构建连贯且递进的目标体系,以精准定位助力学生历史思维进阶。初中阶段,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的历史感知能力,如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故事、图片等资料,初步建立时空观念,能简单描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大致经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史料收集的初步意识,让学生学会从教材、课外读物中摘录与历史事件相关的信息。
3.2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思维融合
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存在重复与断层,需进行整合优化以促进知识思维融合。对于重复内容,教师应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避免简单重复。如在讲解鸦片战争时,初中着重讲述战争的基本过程和结果,高中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全方位影响,如经济结构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转变等,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
3.3 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激活思维潜在活力
创新教学方法是激活学生历史思维潜在活力的关键。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提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有哪些?”“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3.4 完善多维评价体系,关注思维发展轨迹
完善评价体系是关注学生历史思维发展轨迹的重要保障。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表现。例如,在课堂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发言是否具有逻辑性、创新性和批判性;在作业和论文中,评价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观点是否独特、论证是否充分。
结语
综上所述,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初高中历史教师共同努力。通过明确衔接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和加强教师培训等路径,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历史思维培养贯穿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大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支持力度,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立意·视角·问题——初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整体化建构的三大要素 . 马巧高 ; 曾金海 ; 王生 . 历史教学 ( 上半月刊 ),2023(12)
[2]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与历史图片关系 . 黎军 . 信息化建设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