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模式效果评价与反思

作者

何子龙

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

当前,国家教育政策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强调教育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推动学科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这一政策为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提供了方向,促使教学更注重通过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对研究情境教学模式效果具有指导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其要求化学教学联系生产生活,这与情境教学理念契合,为研究提供了课程层面的依据,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以适配课标要求。然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课堂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情境创设形式化,难以有效培养核心素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因此,本文探讨情境教学模式的效果与反思,对优化教学、提升核心素养培养质量十分必要。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流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模式,其核心内涵是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作为教学目标的锚点,通过创设真实、生动、具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该模式突破传统“知识灌输”的局限,强调“情境—问题—探究—素养”的闭环融合,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会创造”的进阶。其基本流程可分为四个环节:

情境触发:依据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目标,选取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生活现象、工业流程、科学史等素材,创设如“自来水消毒中的氯气”“84消毒液的使用误区”等主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驱动:从情境中提炼核心问题,如“氯气为何能消毒?”“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提出假设,明确探究方向。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验证假设并解决问题。例如,设计“氯水成分检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化对物质性质的认知。

素养内化:通过成果展示、互评反思,将探究所得与核心素养对标,如通过分析氯气泄漏的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科学态度。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一)解构教材:主题情境的创设

在“氯及其化合物”教学中,解构教材需突破知识点的线性罗列,以“氯气的发现与应用”为主题创设情境。从舍勒发现氯气的历史入手,展示其从“有毒气体”到“消毒利器”的身份转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揭开氯气的神秘面纱?”“氯气的性质与其用途有何关联?”

实施效果显示,主题情境使教材知识转化为有逻辑的探究线索。学生通过梳理氯气发现史,理解科学探究的曲折性(如舍勒未能确认氯气是单质),提升科学态度素养;结合“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现实案例,能从宏观(氯气的物理性质)与微观(氯原子的结构)层面分析其杀菌原理,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课堂观察发现, 85% 的学生能主动关联氯气的氧化性与消毒作用,知识迁移能力显著提升。

(二)解读学情:任务情境的创设

针对高一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认知起点(已知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对气体性质实验接触较少),设计分层任务情境:基础任务为“观察氯气与钠、铁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并书写方程式”;进阶任务为“设计实验验证氯水的漂白性成分”;挑战任务为“模拟氯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方案”。

效果反馈表明,任务情境贴合学情,使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收获。基础任务帮助 70% 的学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阶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比干燥氯气与氯水的漂白实验,自主推理出“HClO 具有漂白性”,证据推理素养得到锻炼;挑战任务激发学生查阅资料,提出“用NaOH 溶液吸收”“逆风撤离”

等方案,体现社会责任素养的渗透。课后问卷显示,学生对分层任务的满意度达 92% ,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

(三)组织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围绕“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创设三类活动情境:

实验探究活动:分组完成“氯气与水反应”“次氯酸光照分解”等实验,记录温度、颜色变化等现象。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环保局检测自来水厂余氯含量”,学生分别扮演检测员、居民,讨论余氯标准的合理性。

项目式活动:以“自制简易漂白剂”为项目,要求学生基于次氯酸盐的性质设计方案并验证效果。

实践效果突出表现在:实验活动中,学生能规范操作并分析异常现象(如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减弱),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角色扮演活动促使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如余氯过高的危害)与社会需求,深化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项目式活动中, 60% 的小组能优化实验方案(如控制温度提升漂白效果),体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应用。

(四)评价及反思

评价结果:通过知识测试、素养量表评估发现,实验班学生在“氯及其化合物”单元的平均分较对照班高12.5 分,核心素养达标率提升 23% 。其中,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维度进步最为显著, 80% 的学生能独立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反思改进:情境教学使抽象的氯气性质具象化,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更落地。部分情境(如氯气泄漏模拟)安全性需强化;分层任务的评价标准需更细化。因此,在后续教学中可引入数字化实验(如用 pH 传感器监测氯水变化),增强情境的直观性;建立“学生自评 + 小组互评 + 教师点评”的三维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的全面性。

结语

综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模式在“氯及其化合物”教学中成效显著,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习兴趣。虽存在情境安全性、评价标准等问题,但通过改进可完善。未来教学中,应持续探索该模式,以更好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英 .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J]. 科技研究 ,2019(16):322.

[2] 吴斌 .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 [J]. 中学科技 ,2023(17):1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教材高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编号:2021YQJK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