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感知缺陷视角的汉语阅读障碍研究
张莉圆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云南昆明 650500
1 引言
阅读障碍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常规教育下持续出现阅读困难,核心问题在于文字识别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不足。在汉语体系中,阅读障碍不仅表现为形- 音 - 义映射困难,更与言语感知、工作记忆等基础认知缺陷显著相关(谭珂等 , 2018)。
言语感知涉及对言语信号的辨识、加工与理解,是阅读中视觉符号转化为语音语义的关键环节。汉语的声调敏感性与声韵组合复杂性对言语感知,尤其是精细时频信息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胡伟等 , 2022)。研究表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感知上存在特异性缺陷,如难以区分细微声调或声韵母差异,或在噪声环境下识别率显著下降(邓柯高等, 2020 ;余雅梦& 龚箭, 2020),直接制约阅读效率与理解。
鉴于言语感知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中的核心地位,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其表现特征、神经认知机制及干预路径,为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依据。
2 言语感知缺陷的表现与机制
2.1 特异性表现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感知方面存在核心缺陷,其具体表现为:声调感知困难,即由于对承载语义的声调变化(如平仄、升降调)敏感性降低,导致字词识别错误(邓柯高等, 2020);声母或韵母细微差异的分辨障碍;以及抗噪声干扰能力弱,即在背景噪声或多说话者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这可能与注意聚焦和抑制干扰能力的不足有关(余雅梦& 龚箭 , 2020)。
2.2 神经认知机制
汉语阅读障碍者的言语感知缺陷具有明确的神经生理与认知基础。神经生理研究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处理快速语音信号时,其高级听觉加工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事件相关电位记录的神经反应异常,例如潜伏期延迟或波幅变化(邓柯高等, 2020)。同时,脑干诱发电位研究提示其初级听觉通路在言语信号的时间和频率编码上可能存在缺陷(夏志超等, 2014)。这种贯穿听觉通路的加工异常,导致个体难以满足汉语对精细时频信息,特别是声调变化处理的高要求。
认知层面,言语感知缺陷与受限的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和信息刷新能力形成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模糊的感知输入增加了工作记忆负担,而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反过来又阻碍了信息的有效整合(谭珂等 , 2018 ;骆艳等 ,2012)。此外,注意控制能力的不足,例如在噪声环境中难以聚焦目标语音信号,会进一步放大感知困难(余雅梦 & 龚箭 , 2020)。上述神经生理异常与认知功能缺陷的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汉语阅读障碍的核心风险因素。
3 教育干预策略
3.1 核心干预方向
干预目标在于提升言语感知精确性、抗干扰能力、工作记忆容量及加工效率,最终改善阅读流畅性与理解力(吴云霞等, 2023)。
言语感知训练:利用音乐元素(节奏、音高)提升对声调、时长等语音特征的敏感度(邓柯高等, 2020)。
多感官整合:结合视觉(文字/ 口型)、听觉(语音)、动觉(手势/ 书写)强化字形- 语音- 语义联结(陆嘉瑶, 2025)。
工作记忆强化:通过复述、广度任务等系统训练,扩展言语工作记忆容量,提升信息保持与操作能力(谭珂等, 2018)。
情境化阅读实践:绘本共读等互动形式,在真实语境中通过慢速、强调关键词、提问讨论促进语音 - 语义连接与理解,降低认知负荷(陆嘉瑶 ,2025)。
3.2 实施挑战与对策
在研究层面,当前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言语感知缺陷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纵向追踪与大规模实证。许多研究样本量有限,且对于不同方言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尚缺乏足够的比较与区分(吴云霞等 ,2023)。在实践层面,言语训练与阅读干预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源与专业知识,一些地区的师资力量和语言治疗师配置不足,家长对阅读障碍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也不均衡,导致干预效果难以保障(Zussino et al., 2023)。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聚焦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言语感知缺陷,指出其不仅是核心表征,更是障碍形成与维持的关键内在机制。神经层面表现为言语刺激时频加工异常;认知层面则与工作记忆及注意力缺陷交互作用,加剧阅读困难。有效的干预方法包括采用多感官训练整合信息通道以及实施工作记忆和注意力强化训练。未来方向需强调多学科协作与个性化干预;同时深化研究设计,推进大样本追踪与多维度评估;并加强实践转化,提升教师能力与家校协同。这些努力旨在优化早期识别与干预效果,最终减轻阅读障碍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Zussino, J., Zupan, B., & Preston, R. (2023).“The barriers are plentiful.”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perspectives of enablers and barriers to hearing assessment for children in metropolitan, regional, and rural Australia: A mixed methods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26(2), 1-12.
[2] 邓柯高 , 雷湘 , 张一新 , 唐淑婷 , & 左彭湘 . (2020).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不同听觉刺激模式下事件相关电位特征分析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28(1), 1-6.
[3] 胡伟 , 崔程洋 , & 吴梦瑄 . (2022). 母语、二语以及言语障碍人群言语加工中产出与感知的关系 . 中国语音学报 , (1), 134-148.
[4] 陆嘉瑶. (2025). 绘本阅读对学前言语障碍儿童语言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 儿童绘本 , (3), 7-9.
[5] 骆艳 , 王晶 , 吴汉荣 , & 张妤 . (2012).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言语工作记忆功能状况 . 中国学校卫生 , (5), 513-514.
[6] 谭珂 , 马杰 , 连坤予 , 郭志英 , & 白学军 . (2018). 双重缺陷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和阅读能力研究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16(3),308-314, 354.
[7] 吴云霞 , 李文辉 , 周涛 , 肖悦婷 , & 邵泓宁 . (2023). 小学生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 基于言语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缺陷的实证分析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39(9), 47-56.
[8] 余雅梦, & 龚箭. (2020). 噪声对听力正常者及听力障碍者言语感知的影响 . 海外英语 , (15), 254-256.
作者简介:张莉圆,女,汉族,四川眉山,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