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陈俊浩
大唐朝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辽宁朝阳 122000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全球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而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各国纷纷转向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技术以可再生、低碳和环保等优势,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还能提高能源安全性和供电的稳定性。电力系统作为能源利用的核心环节,如何高效整合和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
1 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1.1 缺乏统一管理标准
电力企业改革使原有的电力技术监督体系被打破,技术监督主体由省市级电科院转变为发电集团公司内部单位。这一转折阶段,恰逢新能源发电进入快速增长期,掌握核心技术的设备厂家主要承担场站运维工作,而发电集团因新能源发电领域技术和人才储备相对薄弱,难以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从关系错位造成新能源发电行业重生产管理、轻技术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而传统火电和水电的技术监督标准和程序在移植到新能源发电领域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大不适应性,技术监督管理和服务流于表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1.2 基础薄弱
新能源场站建设工期较短,在商业运行前期,遗留了部分设计和施工缺陷,对建设阶段技术资料和早期运维数据缺乏有效管理,错失了打牢技术监督基础的黄金时期。现场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员数量不能满足技术监督网络运行的需要,缺乏开展集中式技术监督管理和持续性技术监督服务的条件。发电企业作为设备使用方,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有限、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效果不佳。因此,新能源发电技术监督基础薄弱,不足以支撑后续工作开展。
1.3 体系不健全
新能源发电行业与传统电力行业在生产规模、聚集程度、人员数量、组织机构、运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新能源发电主要采取“少人值守、集中运维”的组织形式开展生产活动,采取“厂级 - 部门 - 班组”三级技术监督模式,会因生产现场缺少人力资源而难以开展相关工作。另外,由于现场场站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难以保证相关技术标准配套和宣贯全覆盖,技术监督体系不健全。
2 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要点
2.1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力的技术,通过光伏发电系统或光热发电系统来实现发电的功能。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直流电,然后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供电网使用;光热发电则通过聚光技术将太阳光集中到高温收集器,产生高温热能,驱动涡轮机发电。这种技术的应用要求包括充足的日照资源、适宜的安装空间和相对稳定的技术支持系统。为有效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需要进行日照资源评估,确定最佳的安装地点以保证光照充分,设计合理的太阳能电池板布局和安装角度,最大化光电转换效率。同时,集成先进的电力电子设备,这样才能大规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2 风能发电
风能发电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电力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风能发电系统主要由风轮、发电机、塔架和控制系统组成。根据风力资源和发电需求的不同,风能发电可分为陆上风能发电和海上风能发电两大类。陆上风能发电主要在内陆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而海上风能发电则在海上风场进行,利用海洋风力资源。风能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储量巨大且不会枯竭。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风能发电过程不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风能发电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现代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材料技术,能够在不同风速条件下高效运行,提高了发电效率和设备寿命,这类发电项目的建设周期较短,能够迅速投入使用,满足电力需求的增长。陆上风能发电通常选择在地形开阔、风速较高的区域,如山脊、平原和海岸线附近。这些地区风速较稳定,能够提供持续的风能资源,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海上风能发电则利用沿海和远海区域的强劲风力资源,由于海上风力更为稳定且风速较高,海上风能发电具备更高的发电潜力和经济效益。欧洲北海、中国沿海和美国东海岸等地已经成功建设了多个大型海上风能发电项目,显示出海上风能发电的巨大潜力。
2.3 地热能发电
地热能发电主要依赖于地球内部的高温地热资源,通过钻井提取地下热水或蒸汽,驱动发电机组发电,它不受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能够提供持续的基荷电力供应。根据地热资源的温度和性质,地热能发电可分为干蒸汽发电、闪蒸发电和二元循环发电三种主要形式。干蒸汽发电利用高温蒸汽直接驱动汽轮机;闪蒸发电将高温高压地热流体减压蒸发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二元循环发电则利用中低温地热流体,通过工质循环换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组。地热能是一种稳定的能源来源,地热发电厂占地面积小,不需要大规模的土地征用和资源开发,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类发电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有地热资源勘探、井场开发、热能提取和电力生产四个主要环节。第一,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确定地下高温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井场开发提供依据。第二,通过钻井技术开发地热井,建立地热生产和回灌系统,在热能提取阶段,利用高效换热设备和热力循环系统,将地热流体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组发电。第三,输变电系统将地热发电厂生产的电力输送到电网,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
2.4 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是利用有机物质(即生物质)进行电力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生物质来源广泛,有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有机垃圾以及专门种植的能源作物等,将这些生物质进行燃烧、气化、厌氧发酵等处理方式,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和电能,实现清洁电力的生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和显著优势。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在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微电网及储能系统中展现出不同的适用性和效益。综合储能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整体而言,新能源发电技术通过优化调度和能量管理,有效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澄海 . 新能源预测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推广 [J]. 甘肃省 , 兰州大学 ,2022-08-29.
[2] 郭虎祥 , 张璐 . 我国风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能源与环境 ,2021,(06):46-48.
[3] 王恩博 . 中国将在“双碳”之路上实现能源平稳转型 [J]. 新能源科技 ,2021,(12):12+16.
[4] 绿 色 节 能 技 术 研 究 开 发 与 推 广 应 用 [J]. 中 国 设 备 工程 ,2020,(S1):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