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化养猪场自动喂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术研究

作者

曾文明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 410000

引言

当前,我国养猪业正加速向规模化、智能化转型。传统人工喂食方式存在效率低、饲料浪费严重、难以精准投喂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养殖需求。自动喂食系统凭借精准投喂、节省人力、提高饲料转化率等优势,成为养猪场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设施。深入探究自动喂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术,解决安装调试中的实际问题,对提升养猪场生产效益、推动养猪业智能化发展意义重大。

一、系统安装要点

在安装自动喂食系统前,需全面评估养猪场的各项条件。不同猪场的建筑布局、猪舍结构和养殖规模存在差异,且保育猪、育肥猪、种猪等不同猪群,因生长阶段不同,营养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专业人员深入猪场,细致勘察,依据实际情况绘制详尽精准的系统规划图。规划图不仅要涵盖当前各猪舍的布局与需求,还应考虑养殖场未来的发展规划。若养殖场计划未来扩大规模、增加猪舍,系统规划时就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包括线路铺设、管道走向和设备安置位置等,确保系统既能满足当下养殖需求,又具备长远适用性。

设备选型阶段,需综合考虑饲料类型(如颗粒料、粉料)、输送距离和喂食精度等因素,对市场上的饲料储存仓、输送管道、喂食器等设备进行严格筛选。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适配的设备,如储存仓材质要坚固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输送管道需具备良好耐磨性和密封性,喂食器要能精准控制饲料投放量,为系统安装奠定良好基础。

安装过程中,饲料储存仓的安装至关重要。储存仓应选在地势较高、干燥通风处,以防雨季积水浸泡和饲料受潮发霉。安装时,借助专业测量工具和稳固支架,确保储存仓垂直稳固安装,避免因地面沉降或震动而晃动,影响饲料储存和输送稳定性。要严格把控储存仓的密封性,在仓体拼接处、仓门闭合处等关键部位使用优质密封胶条,并多次检测,防止外界湿气、灰尘和虫害侵入,保证饲料储存质量。

输送管道安装要遵循科学原则,以最短路径铺设,减少弯头数量,降低饲料输送阻力,避免输送不畅和能耗增加。管道连接部位使用专用连接件,确保连接紧密,并采用先进密封技术(如焊接密封、橡胶圈密封),防止饲料泄漏。要根据饲料特性和输送方式合理设置管道倾斜角度,重力输送时,角度需保证饲料能顺利下滑;机械动力输送时,角度要适配机械推送力,确保饲料稳定高效输送。

二、调试关键技术

系统调试从空载试运行开始,这是对设备基础性能的初步检测。启动设备后,重点观察电机运转情况。使用转速测量仪检测电机转速是否与额定转速相符,正常转速能保证设备高效运行。仔细聆听电机声音,若有尖锐刺耳或异常沉闷噪音、明显振动,可能表明电机存在轴承磨损、转子不平衡等故障,需及时停机排查修复,确保电机运转平稳。

螺旋输送器的螺旋叶片旋转方向必须正确,才能平稳推送饲料。通过观察叶片转动和饲料输送方向判断,若方向错误,及时调整电机接线方式改变旋转方向。检查螺旋叶片与输送管道配合是否紧密,间隙过大易导致饲料泄漏,间隙过小可能引发机械卡顿,需根据实际情况微调,避免饲料堵塞。空载试运行过程中,利用专业数据采集设备,精确记录电机转速、输送带运行速度、螺旋输送器扭矩等设备参数,为后续调试提供参考。

负载调试模拟实际喂食场景,在系统中加入与实际养殖相同类型和品质的饲料,测试系统在真实工作状态下的性能。根据猪群品种、生长阶段等因素制定的日采食量和喂食次数,设置合理的喂食量和喂食时间参数。通过多次试验,观察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状态,如饲料在输送管道中的流速是否稳定,喂食器投放饲料是否精准均匀。若饲料输送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调整电机转速、改变输送设备功率;若喂食器投放量不准确,可校准调试其内部计量装置。

调试过程中,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校准是确保系统精准运行的核心。重量传感器用于测量饲料重量,料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料仓内饲料存量,其精度直接影响系统对饲料量的控制准确性。使用高精度标准砝码对重量传感器进行校准,加载不同重量砝码,记录传感器输出信号并与标准值对比,若有偏差,利用校准软件调整参数,使其满足系统要求。对于料位传感器,采用模拟料位变化方式校准,在料仓内设置不同高度模拟料位,观察传感器反馈信号,确保其能准确感知料位变化,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数据。

控制系统的逻辑程序如同系统的“大脑”,指挥各设备运行。通过模拟定时喂食、料仓缺料报警、设备故障停机等实际工作场景,全面测试控制系统逻辑程序,验证其对各设备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测试中,若出现饲料堵塞、计量不准确、设备故障报警不及时等常见问题,迅速组织技术人员从设备硬件、软件程序、传感器精度等多方面查找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三、技术应用成效

经过科学安装与精细调试,自动喂食系统在现代化养猪场实现稳定运行,为养猪业带来诸多变革。在饲料投喂管理方面,系统展现出卓越的精准性。它能实时获取猪群生长阶段、体重变化等关键信息,通过智能算法精准计算控制饲料投喂量和时间,有效避免人工疏忽或经验不足导致的投喂不及时问题,确保猪群在各生长阶段都能按时获得充足适量的营养。相比人工喂食,自动喂食系统能将投喂量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杜绝投喂量过多造成的饲料浪费和过少影响猪群生长发育的情况。采用自动喂食系统后,饲料浪费率显著降低,比传统喂食方式节省饲料 10%-15% ,直接降低养殖饲料成本,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节省的成本将十分可观,极大提高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自动喂食系统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向更智能、更高效方向迈进。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喂食系统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养殖人员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远程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实时查看饲料存量、设备运行参数等信息,还能远程操作调整喂食时间、投喂量等,极大提高管理便捷性和及时性。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养殖领域发挥更大价值,通过收集分析海量养殖数据(包括猪群生长、健康、环境数据等),挖掘潜在规律和关联。

结语

自动喂食系统在现代化养猪场经科学安装与精细调试后,实现了稳定运行。通过精准投喂,有效降低了饲料浪费,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率与管理水平。展望未来,伴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发展,该系统将逐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分析决策,并具备自主学习与策略优化能力,持续推动养猪业智能化升级,为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岩 . 智能养猪自动饲喂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 农业工程,2023,13(05):88-91.

[2] 李岩,赵辉 . 规模化猪场自动化饲喂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J]. 猪业科学,2022,39 (09):116-118.

[3] 张晓红,刘志强 . 养猪场自动化饲喂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 (08):89-90.

作者简介:曾文明(1977.9-), 汉族,湖南新化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