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洲鲈鱼种培育技术要点
张桂莲
福建省宁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福建 宁化 365400
加州鲈肉质鲜嫩、口味清香、营养丰富而享有“淡水石斑”之美誉,一直被称为鱼类之上品,是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青睐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养殖者的热情空前高涨,对加洲鲈苗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县加洲鲈苗种主要来源于广东, 在3 月底至4 月上、中旬,将体长1-1.2厘米的仔鱼运至本地,下塘培育约一个月的时间,饲养成体长 5-6 厘米的大规格鱼种,然后起捕集中放入小池、网箱或圈养在池塘的一角进行人工驯饵,约经二周的驯化,待其食性转变为人工投喂饵料后,再分开养成。
如何培育出规格大,体质壮,食欲旺,抗病强的优质鱼种,使其当年就能达到上市规格,这是养殖中很关键的技术措施,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池塘准备
1. 清塘消毒
鱼种培育池面积5-6 亩,要求池底平坦,淤泥深10-20 厘米,水深1-1.2米。预先抽干池水,充分暴晒池底。放苗前 10-15 天,每亩用 50-75 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后过滤进水。
2. 饵料生物的准备
体长 1-1.2 厘米的仔鱼主要摄食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随着规格的长大,食物也逐步转为大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当体长达到一定规格后,天然饵料已难以满足其食量要求,为加快生长,可增投鱼浆和水蛛,以后逐渐过渡到配合饲料。因此,伴随加洲鲈鱼大规格鱼种培育过程,应备好各阶段的适口饵料生物。首先,在仔鱼下塘前需先培育好水质,做到仔鱼下塘时正值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高发时期,保证有充足的适口饵料供其摄食,这对提高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非常重要。
浮游动物是加州鲈鱼苗的重要天然饵料,其生长繁殖依赖于浮游植物(藻类)的丰度。因此,培育浮游动物的关键在于先培育藻类,构建稳定的食物链基础。藻类培育通常采用施肥法,包括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式,并结合专池培育饵料生物,以确保鱼苗摄食需求。
(1) 基肥施用
在鱼苗下塘前 10 天左右,需提前施用基肥,促进藻类繁殖。建议使用经过充分发酵和消毒的有机肥(如鸡粪、猪粪等),按每亩 250 千克的量堆放在池塘角落,并定期翻动,使肥料缓慢释放养分,避免水质突变。有机肥不仅能提供藻类生长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还能促进浮游动物的繁殖。
(2) 追肥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需根据水质和浮游动物数量适时补充追肥。推荐使用生态渔肥(如氨基酸肥、复合生物肥等)全池泼洒,以维持藻类稳定生长。应避免大量施用碳铵、尿素等无机肥,以防藻类暴发或水质恶化。追肥的用量和间隔需灵活调整,通常水质较清、浮游动物较少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频率。
(3) 专池培育饵料生物
为防止原池饵料生物不足,可在附近选择一口与原池面积相当的池塘,专门培育浮游动物。专池的施肥量可略高于原池,以加速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繁殖。待原池饵料不足时,可用 200 目左右的密网从专池捞取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等),投喂至鱼苗池,确保鱼苗摄食充足。
通过科学施肥和专池培育,可有效维持浮游动物的稳定供应,提高加州鲈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续养殖奠定良好基础。
二、仔鱼放养
1. 时间:3 月底、4 月初,水温稳定在 15°C 以上,方可放苗。放苗时注意调节好氧气袋中的水温与池塘水温,二者之间温差不得超过3℃。
2. 饵料:控制在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正处繁殖高发期下塘。
3. 规格:体长不得小于 1 厘米,并在当地已开口摄食 2-3 天的仔鱼。运达目的地后,氧气袋中的水质要保持清洁,仔鱼规格一致,活力强,无死苗,放入塘中能迅速游开觅食。
4. 密度:每亩2-3 万尾。
三、培育管理
1. 水位、水质调节:仔鱼刚下塘时水位控制在50-60 厘米,以后每2-3天加注新水 5 厘米,直至最后达到 1-1.2 米。要求水质有适当的肥度,以利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但要保持水质清新,做到肥而不腻,有一定的透明度,可采取加注新水及泼洒EM 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加以调节。
2. 增氧:由于水质较肥,浮游生物量大,水中溶氧在阴雨天和夜间常处于较低的状态,这会影响到加洲鲈鱼的摄食和生长,因此,培育池中须安装增氧设施,适时开机,提高水中溶氧。有条件的最好安装微孔管道增氧设施,其次是安装喷水式增氧机或水车式增氧机,前期最好不要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因为叶轮式增氧机在旋转时容易伤及仔鱼。
3. 饵料补充:每天观察塘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及检查加洲鲈鱼的腹部饱满度,发现不足立即从专池捞取补充。当规格达到 4 厘米左右时,应增投鱼浆和水蛛,促进生长。
4. 病害防治:加洲鲈鱼鱼种培育阶段易感染车轮虫、杯体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 :2)合剂 0.7mg/l 全池泼洒。当培育池中水质不清洁;投喂的饵料生物未经消毒处理;鱼体被寄生虫侵袭或在牵网操作中擦伤等情况时,常会感染红嘴病、烂鳃病、腐皮病和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防治时除在养殖管理中注意上述事项外,可用 8% 的二氧化氯 100 克/ 亩. 米,选择晴天连续泼洒2-3 天。
四、食性驯化
当加洲鲈鱼的规格达到 5 厘米以上后,就要集中起来进行人工驯化,若驯化太迟,食性已成定势,再想改变它的习惯,难度增大。用水蛛、鱼浆等饵料,每天在8点、13 点、17 点分三次,定点、定时慢慢将饵料抛向水面,诱其前来追逐,坚持约二周时间,就能逐步使之从吃“活饵”转变为习惯吃“死饵”。
分塘养成
当大多数鱼能上食场争食,证明驯化已成功,此时起捕,把特大规格和特小规格的鱼挑选出来,分开养殖,按每亩 2000-2500 尾的密度转入成鱼养殖阶段。
参考文献:
[1] 陆植府 , 蔡建红 , 蒙少武 . 加州鲈鱼鱼苗池塘培育技术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5,45(09):123-124.
[2] 杜 洪 义 . 加 州 鲈 鱼 鱼 苗 培 育 技 术 要 点 [J]. 农 业 工 程 技术 ,2023,43(19):106-106+108.
[3] 余远长 , 王思云 . 鲈鱼鱼种简易工厂化培育技术 [J]. 中国水产 ,2025,(04):42-43.
[4] 马金林 , 王晓奕 , 董学锋 , 等 . 银川地区加州鲈鱼种培育及商品鱼养殖技术 [J]. 科学养鱼 ,2024(10):45-46
作者简介:(1975 年),女,本科,高级工程师,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