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煤炭单位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

作者

高向丽

河南能源义煤公司保卫部 472300

1. 引言

煤炭单位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支撑力量,其党务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仅关乎党的建设质量,更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效能。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持续延伸的新形势下,煤炭党务干部需同步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与行业特殊适应性。但当前部分单位仍面临党务干部年龄断层、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考核激励体系滞后等突出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中心工作存在" 两张皮" 现象。

2. 煤炭单位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适应新时代党建要求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对党务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出更高标准。煤炭单位生产环境复杂、职工流动性强,党务干部需具备将党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安全生产中融入“人民至上”理念,在班组建设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专业化建设能够通过系统培训与实践锻炼,帮助党务干部掌握政策解读、矛盾调解、文化引领等核心技能,确保党建工作始终与党中央要求同频共振。

2.2 破解煤炭行业党建难题的现实需求

煤炭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作业风险高等特点,部分单位存在“重生产轻党建”倾向,导致党务工作边缘化。专业化党务干部可通过创新工作方法破解难题:例如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三会一课”形式,解决井下职工参会难问题。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 + 安全监督岗”联动机制,将党建工作嵌入安全生产全流程。此外,专业化队伍还能针对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智能化转型等新挑战,设计符合行业特性的党建载体,如组建“智能矿山党员攻关小组”,推动技术革新与思想引领双轮驱动。

2.3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煤炭单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专业化党务干部能够发挥“粘合剂”作用:在战略层面,通过参与企业决策将党的路线方针转化为发展规划。在执行层面,通过开展“党建 + 成本管控”“党建 + 绿色开采”等主题实践,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研究显示,党务干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煤炭企业,其职工满意度、安全生产率、技术创新成果等指标普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印证了专业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 煤炭单位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3.1 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需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在共性层面,设置党的理论、党规党纪、党务实务等基础课程,通过“线上学习平台 + 线下集中轮训”实现全覆盖。在个性层面,针对不同岗位设计差异化模块,如对党支部书记增加“群众工作方法”课程,对青年党务工作者开设“新媒体传播技巧”工作坊。此外,可建立“导师帮带制”,由资深党务干部与新任人员结对,通过项目共研、案例共析加速能力提升。

3.2 完善实践锻炼的成长机制

煤炭单位应建立“基层 - 机关 - 项目”多岗位轮换制度,让党务干部在安全生产一线、信访维稳前沿、改革攻坚主战场锤炼本领。例如,选派党务干部参与智能化矿山建设专班,在协调技术团队与职工需求中提升统筹能力。安排其到信访部门挂职,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同时,可设立“党建创新实验室”,鼓励党务干部围绕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等主题开展微创新,形成“实践- 总结- 推广”的闭环。

3.3 创新考核评价的导向机制

可构建“基础工作 + 创新成效 + 群众评价”三维评价体系:基础工作考核“三会一课”记录、党员发展流程等规范性指标。创新成效侧重党建品牌创建、难题破解案例等实效性指标,群众评价通过匿名测评、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职工反馈。考核结果应与职务晋升、薪酬调整、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干部实施“能力提升计划”或岗位调整,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格局。

3.4 搭建交流共享的协同平台

搭建跨单位、跨部门的党务干部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案例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不同煤炭单位党务干部之间的沟通与学习,拓宽工作视野与思路。建立线上交流社区,方便党务干部随时分享工作心得、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党务干部参与行业党建课题研究,与同行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煤炭单位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4. 煤炭单位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4.1 强化组织领导的顶层设计

党组织书记需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务干部专业化建设纳入企业党委年度重点任务,定期研究解决编制、经费、场地等实际问题。可成立由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制定专业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与责任分工。例如,设定“三年内党务干部持证上岗率达到 100% ”的具体目标,并分解为年度培训计划、资格认证标准等可操作任务。

4.2 健全制度规范的支撑体系

需修订完善《党务干部管理办法》,明确选任标准、培养路径、考核方式等关键环节。例如,在选任环节规定“新任党支部书记须具备 3 年以上党务工作经历或通过专业资格考试”。在培养环节建立“继续教育学分制”,要求党务干部每年完成不少于 40 学时的培训。在考核环节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对出现重大工作失误或违纪行为的干部实施“一票否决”。

4.3 优化资源保障的配套措施

煤炭单位应设立党务干部专项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确保培训、调研、实践等活动的资金需求。同时,加强阵地建设,打造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等物理空间,并开发“智慧党建”平台,集成在线学习、活动预约、经验交流等功能,为党务干部提供数字化工具支持。此外,可与高校、党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入外部优质资源提升建设水平。

4.4 建立动态监测的反馈机制

构建党务干部专业化建设动态监测体系,通过定期调研、数据分析、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实时掌握建设进展与成效。设立专项反馈渠道,鼓励党务干部及基层党员对培训内容、实践安排、考核方式等提出意见建议,确保保障机制贴合实际需求。针对监测与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培训资源分配、实践岗位设置、考核指标权重等关键环节,形成“监测-反馈 - 改进”的闭环管理,推动保障机制持续完善,为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精准有力的支撑。

5. 结束语

煤炭单位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路径选择与保障机制两方面协同发力。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完善实践锻炼机制、创新考核评价导向,能够系统提升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规范、优化资源保障,可为专业化建设提供持久动力。未来,随着煤炭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深入,党务干部还需在融合新技术、新业态中持续更新知识结构,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向同行。唯有如此,才能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煤炭单位的治理效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 .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以煤炭企业为例 [J]. 中国煤炭工业 ,2022(08):66-67.

[2] 李明华 , 赵志刚 . 能源企业基层党务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 企业党建研究 ,2021(03):45-46.

[3] 陈建国 , 刘伟强 . 煤炭行业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创新——基于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视角 [J]. 矿业经济与管理 ,2023(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