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姚孺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
引言: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连接发电端与用电端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的稳定与安全直接影响电网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由于线路常跨越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区域,受自然环境和外力破坏等因素影响,运行风险较高。传统依靠人工巡检和定期检修的管理模式虽能保障安全,但存在反应慢、覆盖有限、信息滞后及成本高等不足。随着电气自动化及传感器、通信、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管理正向实时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型。引入自动化监测、智能诊断和远程控制平台,可实现全方位状态监控,并在故障早期预警,有效降低停电风险与维护成本。本文将结合运行管理需求,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应用,并探讨其在提升线路安全性与经济性方面的作用与趋势。
一、输电线路运行管理的技术需求与挑战
1.1 输电线路运行的特点与风险因素
输电线路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往往需要跨越山地、河流、森林以及城市密集区域,这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因素。一方面,极端天气如台风、暴雪、冰冻和雷击可能导致导线覆冰、塔杆倾斜或断裂,从而引发大范围停电事故;另一方面,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及地震也可能直接威胁输电线路的结构安全。此外,外力破坏如施工机械误操作、车辆碰撞或非法攀爬等行为,也会造成线路损坏。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时存在信息滞后、响应缓慢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电网对快速、精准响应的要求,因此亟需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实时监测、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估与决策支持,从而提高线路运行的韧性与安全水平。
1.2 输电线路运行管理的功能需求
在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复杂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不仅需要确保供电的连续性与安全性,还应具备精细化和智能化的运维能力。首先,需要实现全程、全天候的在线监测功能,确保线路状态、环境参数和运行负荷信息能够实时采集与传输;其次,应具备快速、准确的故障检测与诊断能力,通过自动化分析定位故障点并评估故障类型,为应急抢修争取时间;此外,还应支持基于大数据的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为运维计划与设备更换提供科学依据;最后,还需建设与调度系统互联的远程控制与优化运行平台,实现输电资源的高效分配与调度。这些需求的实现,需要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集成多种先进技术,并建立统一的数据与控制体系,以满足现代电网的高标准运行要求。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输电线路运行中的核心应用
2.1 在线监测与状态评估技术
在线监测系统是电气自动化在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在输电线路的关键部位安装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应力应变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图像采集设备等,可以实时获取线路的运行状态与环境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或光纤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经由自动化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实现对线路健康状态的连续跟踪与动态评估。例如,覆冰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导线覆冰厚度,一旦接近临界值,系统即可发出预警并建议采取除冰措施,从而有效避免覆冰断线事故的发生。
2.2 智能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
智能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利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及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电流、电压、振动、图像等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快速识别线路故障类型与位置。例如,基于行波原理的故障定位技术可在毫秒级时间内确定故障点位置,大幅缩短抢修反应时间;基于图像识别的无人机巡检技术则可替代人工进行高空线路巡查,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减少了人员作业风险。这些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应用,使输电线路的故障处理由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预防,大大提升了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 远程控制与智能调度技术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支持下,输电线路运行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与智能调度。当线路监测系统发现异常时,调度中心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执行负荷调整、备用线路切换等操作,避免故障扩散对整个电网的影响。此外,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基于实时负荷预测与电网运行状态,自动优化输电线路的运行策略,实现能源输送的高效化与均衡化。例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系统可根据实时负荷数据自动分配各条输电线路的传输任务,从而避免个别线路过载运行,延长设备寿命并降低能耗。
三、工程应用与效果分析
在某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项目中,电力公司引入基于电气自动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线路布设数百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应力、风速、湿度等数据,并通过 4G/5G 网络传输至中央监控平台。平台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进行趋势分析与故障预测,可提前数小时至数天发出预警。在一次强寒潮中,系统提前 48 小时预测覆冰风险,自动生成除冰作业计划并调度无人机喷洒融冰剂,成功避免大面积断电。智能调度平台还根据实时负荷和线路健康状况优化输电路径,故障跳闸率下降 30% 以上,平均抢修时间缩短 40% 。该案例表明,电气自动化显著提升了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为电网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行经验。四、结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依赖人工与经验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对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快速诊断与智能调度。通过引入先进的在线监测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平台和远程控制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在优化运维成本、延长设备寿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在输电线路运行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向全景化监控、自适应调度和预测性维护方向演进。未来,应加强不同技术系统的深度融合与数据共享,构建覆盖广、响应快、智能化水平高的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经济性,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蒋晨赜 . 浅谈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 [C]//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 . 全国绿色数智电力设备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会论文集(一). 天津市北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4:293-295.DOI:10.26914/c.cnkihy.2024.022693.
[2] 张坤平 , 张素娟 .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J].中国设备工程 ,2021,(01):231-232.
[3] 薛军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制药行业套标机中的应用研究 [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12):409-411.
[4] 戈云娇 . 机器视觉视域下的电气自动化智能检测技术探析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4,(3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