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创新策略

作者

罗碧丽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梅陇小学

引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要求各学科教学均应承担育人职责,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知识传授功能更蕴含丰富德育价值。然而现实教学中数学知识传授与德育目标存在割裂现象,德育渗透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探究从立德树人视角出发探索小学数学德育教学创新路径,期望能够构建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相统一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明德启智,夯实小学数学德育教学基础

小学数学德育教学基础建设需从德育目标确立与教学内容挖掘两方面入手,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构建清晰德育目标体系包括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等品质培养。此类目标需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如数学抽象能力培养中渗透严谨求实精神,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中融入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教师须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德育元素,如通过数字历史文化探索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智慧,通过数学家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创设教学案例,如通过购物计算培养诚信品质,通过环保数据分析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公益活动设计培养奉献精神,这些做法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德育资源,为后续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环境建设同样是夯实德育教学基础重要环节,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开放包容数学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尊重差异意识与包容精神,创设富有特色数学文化环境如设置数学名人墙、数学发展史展板、数学应用成果展示区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值得注意教师自身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应通过自身严谨治学态度、公正评价方式等为学生树立榜样,家校协同机制建立亦为重要一环,通过家庭作业设计、亲子数学活动开展等方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品德养成。总体而言明德启智理念下基础建设工作需全方位展开,既注重显性目标确立与内容挖掘又关注隐性环境营造与机制构建,从而为创新德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融德于数,优化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方法

融合德育于数学教学过程中需遵循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创设富含价值引领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教师应把握数学概念背后蕴含品德元素,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悟诚信、尊重等品质。因数与倍数知识学习中可渗透公平正义理念,引导学生认识数量关系反映现实世界规律,教学方法选择上采用探究式学习、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形成正确价值判断,评价环节应注重多元反馈,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情感态度变化形成完整育人闭环。数学思维训练本身蕴含求真务实精神,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推理严谨性,培养实事求实习惯。技术辅助教学亦能提升德育效果,通过数字资源呈现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形成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养成双重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中,应当设计公平分配主题情境:班级准备校园义卖活动,需将六十本图书与四十盆植物合理分配至不同展位,要求每个展位图书数量相同植物数量也相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最佳展位数量?各展位应如何布置?学生通过求解六十与四十公因数发现可设置四个、五个或十个展位,随后讨论不同方案优缺点,如四个展位每位同学负担较重但管理简便,十个展位照料轻松但占用空间较大,此过程中学生既掌握因数概念又体会民主协商精神。教师应当进一步设计分工环节:“若二十名同学轮流值守如何安排才能保证任务均衡?”学生应用倍数知识编排值班表体验公平责任感。活动结束后组织反思:数学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公平分配体现什么品质?通过这样情境化教学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自然融入责任担当、公平正义等品德要素,实现知识习得与品格培养同步推进,体现融德于数教学理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润德于心,提升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效能

润德于心旨在促进德育内容由外显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质,实现由知到行转变,教师应创设情感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形成价值认同。通过精心设计反思环节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收获进行系统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蕴含品德内涵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品德要求迁移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其他学科学习,实现跨情境迁移。教学活动设计应关注学生主体参与,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感受数学思维价值,教师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创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给予及时有效反馈。建立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家庭作业、亲子活动等形式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层面应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教研活动,分享德育教学经验探索更加有效德育渗透路径。通过系统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丰富情感体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实现德育内容内化,全面提升数学德育教学效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学中应当设计和谐校园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校园环境中圆形元素如花坛、凉亭、操场跑道等,思考为何这些设施多采用圆形设计,通过实地测量、资料查询、小组讨论学生发现圆具有周长最短、面积最大等特性,进而联想圆象征和谐、完美等哲理。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和谐圆环,每人设计一个圆形卡片写下自己理解和谐含义,然后将全班卡片连接成环,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圆周长、面积计算,还感悟集体力量与和谐共处理念。课堂延伸环节师生共同讨论:如何将圆包容、和谐特质应用于班级生活?学生纷纷表示:圆心到圆周任一点距离相等提示平等对待每位同学,圆没有棱角启示谦和待人,圆周上点彼此连接成整体说明团结协作重要性。

结论:立德树人导向下小学数学德育教学创新应从三方面系统推进,一是明德启智夯实教学基础,通过德育目标确立、教学资源挖掘与环境建设为创新实践奠定基础。二是融德于数优化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等途径实现德育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三是润德于心提升教学效能,通过情感体验创设、反思习惯培养、等策略促进德育内容内化。这些创新策略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育人功能发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小学生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永伟.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实践研究[J]. 漫科学(科学教育), 2024(8):56-58.

[2] 程云华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电脑校园 ,2023(9):9954-9955.

[3] 李伶俐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J]. 吉林教育 ,2023(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