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下高中英语词汇精准教学与记忆强化策略研究

作者

王敏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高级中学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高中阶段词汇量的积累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传统词汇教学常陷入“填鸭式”困境:教师按教材顺序讲解单词,学生机械背诵词义,缺乏语境应用导致“背了就忘”。同时,学生词汇基础差异大,统一的教学进度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1 分层诊断 + 精准推送:破解“一刀切”教学困境

传统词汇教学存在统一进度与内容的问题,这使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消化,学有余力的学生又缺乏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它通过智能化的诊断与内容分层匹配个体需求,推动“因材施教”的实现。相关工具依据学生的词汇测试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等信息,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档案。例如,某个学生在“would rather”、“as if”这类涉及虚拟语气的词汇练习中频繁出错,该学生会被系统识别为“语法关联薄弱层”,随后收到包含虚拟语气具体应用的例句、短文及针对性练习材料。针对基础层的学生,系统优先提供“environment”、“technology”等核心高频词汇的拼写、基本词义及常用例句,借助“填空题”和“选择题”这类基础任务加强掌握。拓展层的学生接触的内容更深,系统会引入“ecosystem”、“genetic”等学科主题词汇,要求他们使用目标词汇撰写文章或参与辩论。应用层的学生则需精确掌握“demonstrate”、“advocate”等写作高频词汇的用法,完成“仿写高考范文”或“修改病句”等任务以提升语言准确性。内容推送的形式也追求多样化。人工智能可以制作图文结合的词汇卡片,利用动画展示词义演变,比如用动态图表现“collapse”从直立状态到倒塌的过程,也能制作短视频讲解词源知识,如“tele-”前缀表示“远”,由此衍生出“telephone”、“telescope”等词汇。设计词汇游戏如“单词接龙”或“词汇竞猜”也被用于提升参与度。

2 情境重构 + 语块渗透:从“孤立记忆”到“意义建构”

词汇学习脱离具体使用场景,效果往往不理想。语境赋予词汇生命力,没有语境支撑的单词难以被学生真正掌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词汇教学重建或模拟真实的交流环境,把词汇学习任务嵌入其中。同时,融入语块教学的理念,这有助于解决学生表达时生硬拼凑单词的问题。人工智能有能力构建涉及不同学科的主题情境,将词汇学习与历史、科技、文化等知识领域联系起来。比如,学习“工业革命”相关词汇时,人工智能可以产生一段英文纪录片解说词,包含“steam engine”、“mass production”、“labor force”等目标词汇,并配合展示那个时代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通过听觉阅读视觉等多通道输入理解词义。紧接着,人工智能可能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设定为“假如你是 19 世纪英国工厂主”,要求学生使用学到的词汇描述工厂如何运作、工人的生活状况,甚至写一份招聘广告。这种基于情境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词汇的记忆,更关键的是训练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语块教学构成情境化学习的重要部分。英语表达大量依赖固定搭配,例如“take advantage of”、“in terms of”,以及句式模板像“It is+adj.+that...”,而不是单个单词的随意组合。人工智能可以自动从教材或阅读材料中找出高频使用的语块,形成专门的“语块库”供学生研习。分析高考范文时,人工智能会标出“Notonly...but also...”、“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这类连接结构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并生成结构相似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模仿写作。对于容易混淆的语块,像“affect”和“effect”,人工智能能提供对比表格,配合例句说明其区别,如“The weather affects my mood.”对比“The effect of the weather is obvious.”。这种对比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和运用。

3 动态追踪 + 智能巩固:对抗遗忘的“记忆保卫战”

词汇习得面临的核心障碍在于记忆消退现象。认知心理学研究证实信息存储强度随时间推移显著衰减。技术干预手段通过持续监测学习轨迹与定制化复习策略建立抗遗忘机制。系统自动捕获个体每次接触目标词汇的时点、反应准确度及错误模式等参数,据此绘制可视化 " 记忆热力图 "。以具体学习事件为例:某受试者在周一学习 "innovation""sustainable""collaborate" 三个目标项,次日复现过程中对 "innovation" 保持高检索效率,但混淆 "sustainable" 与 "collaborate"的语义映射及拼写规则。此时热力图将采用色彩编码系统标注认知状态——绿色标记稳定掌握项,黄色提示需强化项,红色警示高频错误项。教学实施者据此对红色项设计靶向训练,例如开展近义词 " 辨析sustainable 与 endurable" 专项训练,要求使用目标词 "collaborate" 构建三个语义场互斥的语句;黄色项采用同伴互检或小组竞答形式处理;绿色项则延长复现周期防止资源冗余。关键技术支撑源于 " 间隔重复算法 "(SRS)的智能调度机制,该系统参照个体遗忘曲线动态规划复现节点:初始接触后第 1、3、7、15 日分别推送诊断任务。当受试者连续三次正确响应特定词汇时,系统自动扩展复现间隔;当单次诊断错误率突破 50% 阈值时则压缩间隔并增加复现频次。典型操作范式表现为:首日学习 "ecosystem" 后,次日呈现填空任务(The rainforestis a complex ______.),第三日组织选择任务(Which word means " 生物群落 "? A. ecosystem B. environment C. habitat),第七日布置生成任务(用 ecosystem 描述熟悉环境)。这种渐进式复现架构促进短时记忆向长时存储转化。

综上所述,AI 技术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注入新活力。通过“分层诊断 + 精准推送”,AI 破解了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困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通过“情境重构 + 语块渗透”,AI 将词汇学习嵌入真实语境,帮助学生从“孤立记忆”走向“意义建构”;通过“动态追踪 + 智能巩固”,AI 与遗忘“赛跑”,让词汇记忆从“短期留存”升级为“长期掌握”。

参考文献

[1] 樊春芳 . 基于小组合作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7): 61-63.

[2] 吴华姝 . 高中英语词汇类教辅创新路径探究 [J]. 出版参考 ,2025, (07): 86-89.

[3] 黄明浩 , 曾繁卓君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本与《课程标准》词汇的拟合程度研究 [J]. 考试研究 , 2025,21(03): 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