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初探
孙宏玲
四川省眉山天府新区北斗初级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观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各科教师都意识到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也都纷纷走上了积极创新的改革道路,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学生学习的必修学科,语文课程所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培养学生进步、成人方面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立足长远,将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分角色式朗读,引导学生情感代入
学生分角色式朗读,要求学生抛却自我个性,投入的走入文本,尝试走进人物内心,诠释人物形象,用心解读作品。这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朗读方式,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做好示范,积极引领,从细节角度让学生去体悟,学会将体悟的情感代入,然后淋漓尽致的读出来,仿佛自己就是文字中的人物,达到情感的融合统一。
例如,《羚羊木雕》中人物角色多,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文中主要人物有“我”“万芳”“父母”“奶奶”“万芳妈妈”,分别找学生扮演角色。文中的“我”应读出珍视友谊,怯懦犹豫的样子 ; 万芳是一个珍视友谊善解人意的好朋友形象;父母则代表重财轻义,忽略孩子感受的家长形象; 奶奶是一位明事理,但又无可奈何,左右为难,理解孩子之间的纯洁的友谊的长者形象。在分角色式朗读中,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说话腔调、语气。每当我提出要分角色朗读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被选中的学生摩拳擦掌;没被选中的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学生朗读的渴望、想在同学面前展示的愿望得到了提升。连那些有些内向的学生也抛弃羞涩想要一试身手。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升。
二、快速进入状态,调整讲课进度
很多初中生在课堂上把握不到重点,难以抓住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知识的精髓,这样是十分不利于课堂学习和知识吸收的;而当教师将任务型教学和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结合的时候,初中生对于课堂当中所要把握的知识框架就会提前有一个了解,这有助于帮助初中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调整他们对于课堂当中教师讲课的进度吸收,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知识最大化的进行吸收。
例如,在教授《观沧海》这样一篇文章时,如若一开始教师没有将这节课将要进行哪些任务向学生做出阐述,而是一开始直接向学生讲述文章的内容,那么学生在这样漫长的叙述当中,可能就会失去这节课的重点所在,从而在这种过程当中逐渐的消散注意力,不利于在课堂的后半段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当教师在一开始让初中生在这节课当中去完成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和掌握重点字词这两项任务时,学生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尽快的时间内去把这两件事当作任务去完成,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高效的渗透和吸收。
三、多元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
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将课本学习到的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作业的个性要求,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布置学生仔细了解自己喜欢的城市,比较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学生会设计成什么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中的济南进行设计,并且找到自己想象的济南与自己所在地方的差别是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同时,教师要在这样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独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适合其特性的作业方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核心素养政策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并进一步强调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语文课程作为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教师要愈发积极地拓展教学的内容,不断挖掘教学的深度,为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其昊 .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方法创新探究 [J]. 学周刊 ,2023(29):139-141.
[2] 刘广平 .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21,(2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