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模式构建探究
吴颂平
广东省兴宁市齐昌中学 514500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契合了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因此,开展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
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展开,注重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综合提升。
(二)以单元为整体进行设计
大单元教学打破了单篇课文的界限,根据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设计连贯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当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元设计缺乏整体性
部分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将单元内的课文孤立地进行教学,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整合,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 “讲授式” 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评价方式不完善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四、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单元教学设计
1. 确定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单元主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阅读及民俗文化理解的要求,结合教材里《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几篇课文,考虑到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语文基础,但对文学作品深层内涵挖掘及文化理解尚待提升的学情,确定“民俗风情” 为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设定为: ① 学生能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② 通过对比阅读,学会分析不同文本表现民俗的手法; ③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像在《社戏》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文本里孩子们看社戏的经历,体会乡村民俗活动对人们生活及情感的影响,落实核心素养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
2. 整合教学内容
在确定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将课文、阅读材料、写作任务、口语交际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 “戏剧单元” 与 “诗词曲五首” 部分内容,将《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等戏剧文本,与《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诗词曲整合。在讲解戏剧时,引导学生关注戏剧冲突、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诗词曲时,联系戏剧中展现的时代背景、人物情感,让学生从不同体裁感受传统文化。如分析《过零丁洋》文天祥高尚气节时,可关联《屈原(节选)》中屈原坚守正义、不随波逐流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古人精神追求的理解。同时,结合生活中传统戏曲表演、诗词朗诵活动等实际素材,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写观看戏曲的观后感或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3. 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阅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实践等。教学活动要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文化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2. 运用合作学习法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和教学任务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互助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 实施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 实施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是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 “小说单元” 教学评价中,教师制定科学评价方案。评价内容涵盖多方面,如知识技能方面,考查学生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掌握,像分析《孔乙己》中孔乙己人物形象是否准确;思维发展上,关注学生对小说主题多元解读能力,如对《故乡》主题从社会变迁、人性变化等角度分析的合理性;审美鉴赏上,评价学生对小说语言风格的赏析水平,如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莫泊桑讽刺性语言的体会;文化素养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小说理解的深度。
2. 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突出核心素养评价
核心素养评价是指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为评价重点。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核心素养评价,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五、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和意义,针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单元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不断提高大单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鹏飞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策略 [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4(5).
[2] 胡文满, 刘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分析[J]. 湛江文学 , 2024(3):020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