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课堂多元互动模式构建及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对策

作者

张吉琼

重庆市开州区赵家初级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强调语言实践性与工具性的理念深入人心,多元互动模式成为破解传统课堂困境的关键。多元互动模式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营造真实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培养其合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一、合作学习深化:从“形式分组”到“能力共生”

合作学习的深化实践中,面临传统小组形式的功能挑战。分工模糊、成员参与程度不平等的困境时常出现。一部分学生倾向于依赖小组中能力突出的个体,自身表达空间受到挤压。另一部分小组则因为讨论主题缺乏吸引力或任务难度超出预期,导致交流陷入停滞。推动合作学习从外在的分组形式走向内在的“能力共生”状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这要求实施科学的组合方法、进行任务的分层设计并引入动态的评价机制,确保每位成员在互动中实现发展。分组环节需要突破以往常见的“优生带差生”简单思维。有效的方式是综合考虑学生在语言掌握程度、个性特征以及兴趣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异质分组策略。例如,将逻辑思维清晰但性格偏内向的学生,与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组合起来。这种搭配有助于调节小组讨论的节奏,同时为内向学生创造表达机会并增强其信心。将词汇储备量大的学生与语法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组合,能够促成双方优势的补充与结合。任务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创设类似“校园英语导游”或“家庭矛盾调解”这样的情境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英语应对实际问题,具有显著成效。在“校园英语导游”任务中,学生必须使用英语介绍校园内的设施、讲述相关历史故事,并且即时回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整个过程不仅强化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临场应变能力。动态评价机制的设置,对合作学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各小组的互动过程本身,细致记录每位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实际贡献程度以及进步的轨迹,而非仅仅聚焦于最终产出的成果。有一个小组在讨论“如何保护环境”主题时,初期因成员观点存在显著分歧而使进展受阻。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建议他们首先用英语清晰列出各自观点,接着通过投票方式筛选出共识点,最终协同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教师在后续评价环节,不仅肯定了该方案本身具备的可行性,更着重强调了小组从“冲突”状态成功转向“合作”状态这一转变过程的价值。明确传递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学习理念。这种评价导向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努力过程被充分关注,从而激发其更主动地投入后续的小组互动。

二、情境互动拓展:从“课本模拟”到“生活浸润”

语言学习指向运用目标,真实情境激活语言能力。依赖课本对话模拟的传统课堂存在局限。学生可以背诵句型,生活里的突发交流却难以应对。拓展情境互动要求突破课本限制。课堂延伸至校园环境,延伸到家庭空间,延伸到社会领域,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在使用中领悟。校园提供了语言实践的场所。教育者可能组织“英语角”,可能举办“文化节”,可能建立“戏剧社”等活动,这些活动创造表达机会。例如“英语角”讨论过程,要求参与者使用英语,“最喜欢的电影”、“周末计划”等话题成为内容,教师扮演参与者角色,主导者身份淡化,词汇支持在需要时提供,深入讨论方向偶尔引导。一所学校“英语戏剧社”曾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需要理解角色情感,理解需要使用英语,台词动作设计同样基于英语。这一过程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感受英语蕴含的文化魅力。学生认识到英语表达真实情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用,学习投入可能更主动。家庭构成语言学习的另一环境。教师借助“家庭任务卡”引导家长加入互动。学生用英语向父母介绍学校生活是任务类型之一,教祖辈说出“Hello”等简单英语句子也属此列。一名学生教导奶奶说“Hello”,奶奶发音不准反复练习,学生耐心纠正,英语鼓励同时出现:“Don’t worry, youcan do it!” 亲子关系增进伴随这个过程,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实用价值。家庭情境互动具备情感温度特征,学生使用英语更放松,“怕说错”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

三、技术融合创新:从“工具辅助”到“生态重构”

技术融合创新标志着从 " 工具辅助 " 向 " 生态重构 " 的质变进程。技术本身构成互动模式的强化机制,单纯工具化应用可能引发技术本位误区。突破路径在于依托智能平台构建学习生态系统,结合互动软件与大数据分析形成个性化语言习得环境。课前阶段教师借助平台推送微课视频及词汇游戏实现知识自主获取。课中环节实时投票和抢答功能激活课堂参与度。课后场景通过配音任务与写作练习延伸学习链条,AI 批改模块提供即时诊断反馈。具体案例显示学生完成 " 为动画片配音 " 任务时系统自动生成发音准确度评级,同步标注语调自然度缺陷单词,这种纠错机制阻断错误固化趋势。互动软件创造 " 沉浸式 "语言实践场域。教师操作 " 英语趣配音 "" 百词斩 " 等应用程序,引导模仿训练与游戏化学习进程。当采用 "ClassIn" 实施在线教学时,师生多屏互动产生新型知识传递模态。典型教学场景发生在讲解 " 过去进行时 " 过程中:教师启动分组画板功能要求学生英语描述 " 昨天此时正在做的事 ",其他组成员通过画面解读还原事件场景。这种复合型 "听—说—画 " 交互模式达成双重效能——既强化语法结构内化又训练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技术整合因此超越简单工具叠加层面,实质重构语言认知的整体生态框架。

综上所述,多元互动模式的构建是一场“教学革命”,它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互动引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通过深化合作学习,学生能在互助中突破自我;通过拓展情境互动,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英语;通过融合技术创新,学生能在个性化学习中成长。当课堂成为“语言实践场”“思维碰撞地”与“情感联结站”时,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将不再是一纸分数,而是能自信表达、灵活应对的真实本领。

参考文献

[1] 刘娜 .“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方法的实践研究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25,41(09): 39-44.

[2] 王翠斌 . 创新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与成效探究 [J].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5): 95-97.

[3] 马佳佳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J].英语广场 , 2025,(22): 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