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燕麦饲草料加工技术优化与应用研究
次仁措姆 阿旺白玛 陈金林 谢文栋 高科 白玛玉珍 边巴拉姆
那曲市农牧业(草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那曲市农业农村局
那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天然草场退化严重,饲草料短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燕麦作为一种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的饲草作物,在那曲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其茎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可消化纤维,能有效满足牲畜营养需求,缓解冬春季节饲草料不足的问题。
1 品种选育与种植模式优化:因地制宜,提质增量
在作物栽培体系优化过程中,地理空间跨度较大区域往往面临显著的环境异质性挑战。研究显示,禾本科饲用植物的品种适配需重点考察三个维度:地表基质养分水平、水分供给特征及热量波动曲线。以青藏高原某典型生态单元为例,经多年引种试验发现," 青引 2 号" 与 " 青海 444" 两类基因型材料在垂直梯度带域内展现出稳定的生物量积累优势,其茎叶器官发育程度与光温资源配置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从生产实践角度,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缺陷,亟需构建符合生态规律的栽培体系。" 冬圈夏草 " 技术方案通过调整耕作时序,将畜用设施闲置期转化为饲草产能窗口,这种时空耦合机制既缓解了冷季饲草缺口压力,又实现了养分循环的空间转移。具体操作层面,土壤物理性状改良需结合生物扰动控制措施,建议采用旋转深耕配合生态防控手段。作物全生育期的系统化管护应依据物候相位动态调节播种参数集群,重点加强光合同化物分配环节的水肥耦合调控。
2 加工工艺创新与标准化:精细加工,保质保量
那曲燕麦饲草的加工方式亟待升级。过去普遍依赖简单晾晒,天气成了决定性因素,不仅造成养分大量流失,牲畜也不爱吃,储存中还容易发霉,既浪费草料又危害家畜健康。所以创新加工工艺、推行标准化生产,被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路径。针对干草调制,机械化作业的推广至关重要。先进的干燥设备和手段能快速降低水分,锁住营养。像草架通风晾干或在田里晒平后堆小堆自然风干,虽然操作简便,但同样受制于天气,还容易掉叶子、破坏养分。与之相比,热风干燥技术以及低温冷冻干燥方法,则能在短时间内把燕麦水分降到安全水平以下,同时让饲草保持青绿颜色和原有营养。需要注意,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必须精确控制,高温会让蛋白质变性、宝贵的维生素流失。青贮加工则是保存燕麦营养和改善适口性的另一种有效手段。核心在于精准把握青贮时期的选择。燕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和水分差异很大:孕穗期青贮营养价值突出,而灌浆期青贮则富含粗蛋白。具体选哪个时期,得看牲畜的实际营养需求。此外,适当加入生物或化学添加剂能显著提升青贮品质。生物添加剂,像是微生物添加剂和酶制剂,可以提供发酵所需的菌种,加快发酵速度,减少养分损失;化学添加剂,比如“甲酸”、“乙酸”这些有机酸,能够快速创造酸性条件,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让青贮饲料更稳定。在推行标准化生产方面,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不可或缺。从原料采购到加工成品,每一环节都要进行细致检测,确保饲草符合营养、卫生等标准。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新加工工艺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燕麦饲草加工设备的投入和研发。通过多方协作,推动那曲燕麦饲草加工全面升级,提高饲草利用率,为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 产业链延伸与生态效益协同:多元发展,绿色共赢
那曲发展燕麦饲草料产业,其关键在于突破种植与加工的单一模式,向产业链的前端与后端进行深度拓展,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上游环节,迫切需要与科研力量紧密结合,重点攻关燕麦品种的定向选育及适应性种植技术,为整个产业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石。中游环节的突破点在于深化加工层次,积极开发如燕麦草颗粒、草块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新型饲草产品。下游环节则需要与畜牧业实体(包括规模化养殖企业和个体农户)建立稳固的合作纽带,依据其特定的养殖场景与需求,提供高度定制化的饲草料解决方案及配套服务。这种全链条的延伸策略,不仅能显著提升产业的经济价值,更能有效促进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一个典型的协同案例是:将燕麦种植主动融入生态修复工程,例如在退化草地上实施燕麦种植计划,此举被证实能有效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提升基础肥力、加速原生植被的自然恢复进程,最终达成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与动态平衡。必须强调的是,整个产业发展过程需时刻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种植实践中,必须严格规避过度垦殖和化学肥料、农药的滥用风险,大力推行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例如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等,以最大限度减轻对环境的潜在负荷。加工环节则需全面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着力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与各类污染物排放强度,确保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转型。
综上所述,那曲燕麦饲草料加工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是解决当地饲草料短缺问题、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品种选育与种植模式优化,可因地制宜地提高燕麦产量和品质;通过加工工艺创新与标准化,可实现精细加工,保质保量;通过产业链延伸与生态效益协同,可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绿色共赢。
参考文献
[1] 徐丽君 , 韩春燕 , 李建忠 , 柳茜 , 陶雅 , 徐树花 , 朱孟 . 刍议我国燕麦产业发展新动态、面临新挑战及新对策 [J]. 草地学报 , 2024,32(12): 3661-3669.
[2] 乌云花, 永梅, 吕月, 许黎莉. 农户种植饲草料投入产出及种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磴口县为例 [J].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45(07): 276-281+290.
通讯作者:阿旺白玛,女,主要从事农牧业( 草业) 科技研究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