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承红色基因与中学信息科技教学相融合的创新路径

作者

龙涛

重庆市合川中学 401520

引言

近年来 ,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 已成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这一背景下 , 信息科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领域 , 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1]。信息科技教材为课程教学搭建了一定框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内容编排和学生需求以及时代发展之间存在脱节情况,使得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受到一定限制。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中学信息科技教学,能给信息科技教学增添丰富文化内涵与情感动因,还可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让红色文化以更生动多元形式呈现给学生,促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一、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粤教版高中信息科技教材内容在更新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知识与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境相脱节。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数据处理和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教材案例多为介绍传统数据类型与简单的分析方法;而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如果学生仅学习教材内容不进行课后拓展,则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复杂数据问题上,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科技这一门课程的实用性产生怀疑,致使降低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传统

在当下高中信息科技的教学进程中,部分教师依旧选用传统的讲授性教学方式,课堂围绕教师展开,教师依照教材章节的先后次序逐一讲解理论知识,着重于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育。在实践操作的环节中,通常也是教师先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之后学生开展模仿练习,欠缺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剖析能力的培养,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氛围略显沉闷,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对学生信息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颇为不利。

(三)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具有片面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直指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这正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到具体学科的育人地位 [2]。而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信息科技这门学科的培养存在片面理解,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编程语言的语法学习等,而忽视了学生对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时,缺乏提取个人所需信息的敏感度和批判性选择思维,难以正确筛选、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也缺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二、红色基因的内涵及其在中学信息科技教育中的价值

(一)红色基因的理论内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长期革命以及建设进程而塑造的珍贵精神财富,其中涉及了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爱国主义以及艰苦奋斗等诸多核心要素。红色基因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于特定历史阶段中集中呈现,凝聚着中华人民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热血理想,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源泉。就教育方面而言,红色基因有历史传承价值,对塑造青少年正向价值观有着现实意义。

(二)红色基因融入中学信息科技教学的价值

1. 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红色资源作为传承革命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3]。教师可结合高中信息科技教材的具体章节,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知识点的结合,设计出更贴合教材体系的教学案例与项目。例如,在教材《数据分析》章节中,涉及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等知识点,故教师可以设计“红色革命数据可视化”项目,让学生收集革命时期的重要战役数据(如参战人数、物资消耗等)、革命根据地发展数据(如人口数量变化、生产产量变化等),运用教材中讲到的 Excel 数据录入、函数计算、数据透视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再通过图表将这些数据可视化。在完成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的核心技能,又能通过数据变化图直观的感受革命历程的艰辛与胜利的来之不易,让技术学习与红色历史认知相互促进。

2. 提升信息素养,适应时代需求

通过将红色基因与信息科技教学相融合,开展有关红色文化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有较强信息敏感度的人,能够利用真实可靠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4]。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多媒体制作等,解决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及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团队协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性能力。

三、传承红色基因与中学信息科技教学相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项目式学习驱动融合

1. 项目主题构思

围绕红色基因传承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项目主题。比如,参考教材“超市商品的信息化管理程序设计”范例,教师可设计“红色文物档案管理系统”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数组、链表等数据存储知识,为本地革命纪念馆的文物建立数字化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数字名称、年代、历史背景等信息,实现数据的增删查该功能;另外还可以设计“红色英雄事迹查询系统”,学生需要运用查找算法和排序方法等相关知识点,对收集的英雄人物事迹按时间进行分类,使查询者能快速检索到目标内容。这种项目设计既紧扣教材中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核心知识,又通过红色内容赋予技术学习的现实意义。

2. 项目实施流程

项目任务的实施参照教材项目范例的实践逻辑分步推进。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向学生展示本地红色文物图片、英雄事迹手稿等实物素材,结合“数据及其价值”这一节内容来讲解红色数据数字化的意义,从而明确项目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如何用信息科技手段让红色资源“可管理、可查询”;到项目计划指定阶段,学生分组复刻教材中“超市数据管理”的分工模式,如制定计划:一组负责红色数据采集(走访纪念馆记录文物信息),二组负责数据结构设计,三组负责功能实现(运用算法编写查询知识点);进入任务正式实施阶段,各组学生灵活运用课上所学,数据采集组需要完成将数据抽象化,将文物的文字描述转变为结构化数据,数据结构组则需要对比顺序存储与链式存储的优劣,选择适合红色文物动态增删的存储方式,最后由功能组依据“迭代与递归”知识点优化查询效率;在成果展示阶段,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展示项目成果,分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二)跨学科联动教学

1. 联动历史学科,深化知识融合

信息科技与历史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红色文化作为历史学科里的关键内容,为信息科技教学给予了丰富多样的素材,信息科技也为历史学的研究以及学习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师可与历史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数据处理与分析”内容时,可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历史数据,借助Excel 等工具进行数据录入、整理以及分析,制作出数据图表,以直观地了解战争时期物资供应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2. 联合语文学科,提升表达能力

信息科技课程和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可切实提高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方面的表达能力。在开展“多媒体作品制作”教学活动时,教师围绕红色文化这一主题,让学生制作宣传短片、电子海报等的作品,学生要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文案脚本来精准表达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还要运用信息科技知识及技能,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加以整合与编辑,制作出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作品。比如在制作红色文化宣传短片时,学生需先借助查阅历史资料等途径收集素材,确定短片主题,接着运用语文写作能力撰写脚本,最后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和合成,再添加字幕、音乐等完成作品制作。这种跨学科融合的办法,把语文知识与信息科技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提升多媒体作品的质量以及表达效果。

(三)实践活动开展

1. 举办红色主题竞赛

学校可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信息技术竞赛,如红色主题网页设计大赛、红色文化短视频制作大赛等,借助这些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水平。在竞赛进程中,学生要充分施展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以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举例来说,在红色主题网页设计大赛中,学生要综合运用网页设计知识、色彩搭配原理以及红色文化元素,设计出美观且富有文化内涵的网页作品。此类红色主题竞赛活动的举办,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技能的平台,还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可与当地红色文化场馆、纪念馆等展开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充分运用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以及技能,为红色文化场馆给予数字化服务支持,比如帮助场馆制作短视频、电子海报等线上宣传资料,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以此扩大场馆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学生还可担任红色文化讲解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讲解 PPT、使用音频设备等,为游客生动地讲解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在服务他人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将红色文化基因与中学信息科技教学相互融合,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创新行为,这种融合给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技术层面的载体,依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联动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掌握数据处理、算法应用等相关技能的同时,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实现了信息素养和价值观的共同提高。未来需持续优化融合路径,让信息科技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熊璋 , 唐晓岚 . 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道路与趋势 [J]. 教师教育学报 ,2025,12(04):25-33.

[2] 彭丽欧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开展大数据教学为例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11):35-39.

[3] 杨光永 . 新时代高校挖掘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实践路径 [J]. 北京教育 ( 高教 ),2025,(07):73-75.

[4] 李冰 , 邵萍湘 , 黄静蕾 . 合作问题解决视角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研究 [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30(08):1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