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实践路径
王晓旭
临沂市工业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并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挖教材资源,构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中职语文教材包含不少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东西对提升学生工作所需能力很有价值。有人注意到,诗词歌赋、历史故事、传统礼仪以及道德观念都在教材里出现了。老师需要发现利用这些内容,把传统思想和职业要求放在一起教。读诗的时候,比如那些经典作品,老师可以带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想法,这能影响他们对美的看法和做人的态度。读李白的《将进酒》,学生当然要懂诗的意思和写法,但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那种不羁的性格和面对困难的积极劲儿。这种态度可能帮学生在职业路上碰到麻烦时更乐观,更愿意挑战自己,想做得更好。老师还能讲讲诗里提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说说古代读书人怎么看待职业和坚持操守,引导学生形成对工作的正确看法。历史故事是传统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中能看到不少关于职业表现的细节。老师在讲这些故事时,可以让学生看看里面的人是怎么做事的,想想那些行为对工作的影响,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学《鸿门宴》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发现刘邦和项羽在宴会上的不同做法,思考他们展现出的带领团队、做决定、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比较这两个人的表现,学生或许能明白工作中抓住机会、快速下决心挺重要,同时保持头脑清醒、应对危机也是关键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的沉浸式融合
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容易弱化学习主体地位。中职语文课程实施需构建文化传承与职业能力协同机制。情境教学法通过特定场景还原促进认知内化,在传统文化模块可营造对应历史场域。例如《古代戏曲》单元教学时播放经典选段,同步展示戏服道具实物,建立直观艺术感知后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这种浸染式体验不仅深化戏曲文化理解,同时激活表演潜能与团队配合意识。小组合作法则依托任务驱动实现能力迁移,将班级划分为若干研究单元,围绕传统节日主题展开溯源探究。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时查阅地方志典籍,记录不同地域的节庆习俗流变,课堂上呈现龙舟竞渡仪轨或祭月典仪流程。讨论环节要求成员辨析重阳佩茱萸的医药价值,评价中秋团圆宴的家族伦理意义。这种协作模式既锻炼资料整合能力,又培养批判思维习惯。当学生发现寒食节禁火习俗关联古代消防制度,自然体认到职业规范的历史渊源。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强化视听多维感知,戏曲唱腔频谱分析图揭示声腔变化规律,三维重建的宗祠建筑模型展示匾额楹联文化。在端午香囊制作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视频比对各地香药配伍差异,进而讨论中药香疗在现代康养职业中的应用前景。这种具身化学习促使文化符号转化为职业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传统剪纸技艺训练精确操作标准,古籍修复实践培养文物修复职业耐心。职业价值观塑造依托文化认同实现,学生在梳理春节守岁传统时,同步理解服务行业节假日值守的社会价值。
三、开展实践活动,强化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的实践融合
实践活动构成了检验理论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同样也是塑造学生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过程。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若期望达成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所需职业素养的实质融合,必须依赖种类丰富且能切实操作的实践项目。这类活动设计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真实触摸传统文化蕴藏的深层价值,同步提升其职业相关的关键能力与素养。学校层面可以积极创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紧密关联的技能展示平台,例如组织《国学经典朗诵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汉字听写比赛”等。这类竞赛性质的安排,其作用机制在于有效唤醒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热情,激发其内在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竞赛准备与参与中,更深入地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国学经典朗诵比赛》为例,学生在选择并诵读经典诗词、散文等文本时,不仅有机会体味传统语言特有的韵律美感与意境营造,同时也是一个锻炼自身口头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实际朗诵技巧的实践机会。再观《书法绘画比赛》,学生执笔书写传统书法作品或绘制具有传统意蕴的绘画时,这一过程本身就构成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独特审美魅力及其深厚文化背景的认知途径,有助于个体审美品味的形成和艺术修养的累积。参与这些技能竞赛活动的直接效果,体现在学生个体传统文化素养的切实增强上,伴随而来的是个人自信心的增长以及应对竞争环境能力的提升,这些积累对未来职业领域的适应与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精湛职业技能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燕 . 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17): 195-198.
[2] 张颖 . 言语思维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生成路径—以课文《像山那样思考》阅读教学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5,(23):123-125.
[3] 陈志雄 . 教育戏剧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培养中职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为核心[J].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41(04): 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