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环太湖传统民居建筑门窗装饰纹样的数字化设计研究

作者

王思桐 江之涵 罗荣荣 雷佳乐 张新克

嘉兴大学设计学院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的语境下,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地域文化基因的物质载体,正遭遇物质形态保留而文化语言流失的困境。环太湖区域作为江南文化体系的核心空间载体,其建筑门窗装饰纹样呈现性、独特的生态适应性、人文象征性以及工艺科学性,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范式。然而,由于工业化建筑材料替代性冲击以及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量具有文化表征功能的装饰纹样正面临形态缺失与变异,如苏州古城 " 和合窗 " 因不当修复导致形态比例失调、一些传统雕花门板因生物侵蚀造成肌理流失等系统性损坏。本研究以环太湖传统民居门窗装饰纹样为对象,试图构建“文化解析—数字转译—创新再生”的一体化路径,探索传统建筑装饰在当代社会中的存续逻辑与创新价值,由此激活地域文化认同、赋能产业升级,最终实现“让传统活在当下”的终极愿景。

一、环太湖传统建筑门窗的形态及类别

(一)门窗的形态

根据门的构成特征可以分为单板门、双扇门、条门、格扇门。根据窗的形态类别大致可分为长窗、半窗、屋顶窗、槛窗、楣子窗、横披窗、支摘窗、地坪窗、漏窗等。

(二)门窗纹样的类别

调查发现,环太湖门窗装饰丰富,类型多样,按照题材可分为动物纹样、花卉纹样、吉祥纹样、人物故事、博古纹样、山水纹样、四君子及三友图等。

1. 动物纹样

“常用的动物题材包括“四灵”纹样、瑞兽纹样、祥禽纹样、虫鱼纹样等” [1]。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源自古代方位神兽信仰,在环太湖地区门窗中常以简化或组合形式出现,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文化内涵象征四方安定、驱邪纳吉,多见于祠堂、寺庙等庄重建筑。苏州园林建筑中常见四灵与博古纹结合,如网师园窗棂以浅浮雕呈现玄武(龟蛇合体),强调隐逸文人的宇宙观。湖州南浔张石铭旧宅门窗采用“四灵印”构图,将苍龙纹与篆书姓氏结合,彰显家族威望。瑞兽就是吉祥的神兽,环太湖地区尤其重视麒麟、天禄等本土化瑞兽,融合水乡神话与儒家伦理。比如麒麟纹象征“仁政”与子嗣昌盛,常见于嘉兴西塘居民的婚房门窗。纹样多表现为“麒麟送子”,寓意多子多福。祥禽纹样受江南文人的审美影响,兼具写实与象征性。仙鹤在民间与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王,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多见于书院门窗象征清高与长寿。虫鱼纹样中的鱼是生活常见之物,有年年有余、如鱼得水的寓意。“鱼”与“余”谐音,寓意家财有余以示富贵。在太湖渔文化影响下,苏州同理退思园窗格常见“双鱼戏藻”喻意丰饶;金鱼纹因谐音“金玉”,成为嘉兴富户门扇固定元素。环太湖门窗的动物纹样是“天人合一”哲学的物质载体,其纹样体系既根植于太湖流域的生态与神话,又因三地经济文化差异而呈现多元形态。

2. 花卉纹样

花卉纹样种类丰富,常见的有春牡丹花、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鸡冠花、玉兰花等。如震泽师俭堂内的门裙板上雕刻。“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木雕纹样中以折纸牡丹为主,花朵硕大,雍容华贵,视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2]。比如苏州拙政园牡丹花纹漏窗以浮雕突出花瓣层叠,搭配回纹边框寓意富贵吉祥。花卉纹样运用巧妙有独特的效果,如与假山、博古器物相结合,生动自然、颇有韵味。

3. 吉祥纹样

吉祥纹样是江南民间信仰、生活智慧与美学工艺的集中体现。大致可以分为神灵信仰、谐音祈福、器物象征、几何抽象、自然物象几类。比如谐音祈福中常用到的动物纹样:蝙蝠、鱼和鹿等, “‘蝠’与“福”谐音,为吉祥之物,有幸福长寿、避祸压邪等象征意义。木雕中的蝙蝠往往在如意祥云中翩翩起舞;两只蝙蝠上下双舞,象征“上下有福”;五只蝙蝠在祥云中围着圆形团寿飞翔,象征“五福捧寿”或‘五福临门 。太湖渔民将“鱼鳞纹”抽象简化为六边形窗格(湖州小梅口),既象征丰收,又增强了抗风性。这些纹样通过象征、谐音、典故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吉祥的视觉符号并呈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

4. 人物故事

苏州多文人叙事诗性表达的人物故事纹样,主题偏才子佳人。比如拙政园“留听阁”的窗绦环板雕《红楼梦》黛玉葬花,以紫竹衬凄美意境。湖州多为商贾题材的刻画,主题偏财富神话,如南浔张石铭旧宅的门楼砖雕《陶朱公贩马》,马鞍镌钱纹。嘉兴多节庆场景和神话英雄,如嘉兴西塘圣堂的《关羽战长沙》纹样

5. 博古纹样。

博古即古代器物,以鼎、瓶、书卷、博古架等古代器物为核心元素,融合花卉、瑞兽等符号,既承载“鉴古知今”的哲学思想,又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杭嘉湖及浙中地区,玉器、瓷器、书画等博古图案高洁清雅,象征主人博古通今,又崇尚儒雅的文人风度,常出现在仕宦之家和书香门第的厅堂牛腿之中。其造型古朴、结构简单。同时,木雕艺人们为了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往往在博古组合中加人牡丹、梅花等花卉和佛手、石榴等果品作为点缀”[4]。嘉兴梅花洲王氏宗祠“博古八宝”门的祠堂隔扇上有裙板满雕的博古纹载体,是文人精神与器物美学的凝练表达。

6. 山水纹样

山水元素纹样是江南文人“寄情山水”美学思想的物质载体。这些纹样以太湖流域自然风光为源头通过木雕、砖雕、透窗等工艺,将千里江山浓缩于门窗方寸之间,并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如太湖渔耕图的南浔“张静江故居”门楼砖雕“苕溪渔隐”,水中刻菱角山间雕桑林,记录了桑葚鱼塘的生态。

7. 四君子及三友图

三友图不但使文人喜爱的纹样,同时是儒释道融合的空间注解,由松(道教长生)、竹(儒家气节)、梅(佛教清寂)组成,如杭州郭庄的 " 三友透窗 "。“梅”“ “竹”“菊”是我国传统花卉,纹样表现形式众多,“梅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用来象征不衰不老。民间又借梅花的五瓣表示福、禄、寿、喜、财“五福”。中国古代认为久服兰草可以轻身不老,辟除不详,常用幽谷兰花比喻隐逸的君子。竹有虚怀有节、韧性不屈的文化寓意。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用来比喻隐逸的高洁之士”[5]。比如苏州留园的“暗香疏影窗”,五瓣寓意五福,窗芯梅花纹留有孔洞,为冬日透光孔;嘉兴西塘“竹节棂”,中通外直,多用于窗格直棂,既承重又通风。

(三)装饰特征

环太湖门窗装饰纹样的独特性,源于其与地域环境的深度结合,具体表现为三大特征:

(1)功能美。太湖流域密布的水网与多雨气候,催生了“以用为美”的设计逻辑。如“和合窗”,通过上下推拉窗扇与菱形、六边形等几何镂空纹样,在防洪、通风与采光间取得平衡;而有的门窗上运用的“水波纹”“渔网纹”等装饰母题,则直接映射环太湖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智慧。

(2)雅致美。历史上文人雅士的聚集,使纹样成为精神追求的物化表达。苏州园林的“长窗”采用“龟背纹”隐喻长寿,古镇民居建筑中的“海棠纹”窗格暗合“玉堂富贵”的诗意理想。(3)工艺美。纹样制作并非单纯艺术创作,而是力学与美学的统一。例如,木构窗棂的“冰裂纹”、“井字纹”通过交叉节点分散承重,雕花门板的深浮雕工艺利用层次错落变化增强立体感,这些技艺至今仍为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二、数字化设计体系建构

(一)纹样线稿提取

“从艺术的实践角度来说,数字艺术是包罗万象的视觉与感官的延展,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实现了传统媒介中不具备的双向交流,改变了媒介本身对人们体验和理解的方式。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吉祥纹样的创作方法和思路,为设计师带来新的灵感来源”[6]。线稿直接提取将传统纹样更加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矢量软件(Adobe Illustrator)辅以手绘工具(Procreate)精准捕捉结构特征,在保证纹样准确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传统匠作风格。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历史纹样中模糊、残缺部位的复原难题,并建立环太湖地域纹样的数字化提取范式。运用AdobeI llustrator 钢笔工具,精准定位纹样关键结构点。提取过程严格遵循传统纹样的结构骨架,适当进行主观化处理。

在提取过程中,一是注重以线造型,“线有长短、曲直、粗细、疏密等特征,提取的图案应有刚柔并济,虚实的特点,如有的线条豪放似国画中的意笔,或勾勒精致似国画中的工笔。二是注重用线包边,这就是经常说的勾边,如果勾边虚实把握得体,就能够充分表现图案形象的结构和体积感,同时还能够达到有效调整图案层次感和整体感的作用”[7]。三是注重整体层次,提取线稿以线绘技巧为主,综合点线面来绘制层次感强、画面丰富、结构清楚的线稿。如图1 所示。

图1 原图与提取线稿对比

(二)纹样解构再设计

以环太湖文化基因为根本,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和科学的解构过程来实现创新再设计。

解构不是破坏,而是深入理解后的重构创 解构的结果进行创新组合的过程。可以在提取的矢量线稿基础上,将复杂纹样 一个冰裂纹单元等,可以给拆解出来的小 如花结、如意纹、有机状比如云纹、卷草纹等,功能上可 以结合纹样独特的文化寓意和地域特征标签例如太湖流域、 对线条的量化分析可以概括成节奏感、力度感、变化感 例如 缓松弛流畅的线条可以用来表达含蓄与柔韧,长短交替 具象图形提炼出其构成的线条中蕴含的抽象美感,感受其中的变化, 系列便于创新的元

收集整理这些元素之后,我们可以保持图形不变对其线条进行粗细渐变、等粗化或者赋予其动态变化等改变,对节点纹样进行简化或者复杂化变形,将小细节的纹样单元放大作为主题元素或者将占比较大但结构简单的纹样缩小作为装饰,将其嫁接到设计好的新的骨架结构上,比如将传统花格单元放入现代感更强的流线骨架上。还可以融合不同纹样的构成法则,例如将冰裂纹的随机感与缠枝纹的流动感结合。

“通常图案的构成组织形式可分为独立形构图、连续形构图和综合纹样构图”[8]。

连续形式的纹样是印花纹样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印花纹样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纹样连续的原理建立在单位纹样重复的基础之上。纹样设计的需求或适应连续印花生产的技术要求和设备条件,按照一定的规律使纹样单位通过上下、左右或上下左右的连接,形成没有明显接缝的完整纹样效果。连续的纹样形式,既具备装饰的美感特征,又可以满足生产的技术需求。可以利用的纹样连续形式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等方式:完整的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连接的方式和纹样向左、右、上、下四个方向同时进行重复连接的方式,形成既规则统一又变化丰富的纹样效果”[9]。通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以及对称和镜像等重复模式进行纹样的解构再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整个纹样布局的核心线条框架,使最终再设计出的纹样自然美观不失秩序感。

如图2 可以先将提取的纹样中可设计元素部分进行二次提取,再将其按照二方连续的原理进行设计,二方连续有散点式、

直立式、波纹式、斜线式、回纹式和综合式,需合理运用,设计过程中注意绘制纹样的完整性,使其单独出来也具备成熟

纹样的装饰性。要在形成没有明显接缝的完整纹样效果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美观性,风格既统一又变化合理丰富。图上

是花卉纹样的提取与再设计,元素复杂无规律,需更加注意各个元素之间的编排与设计。“适合纹样形象生动、形式美观、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它有4 种构成形式,分别为几何形适合纹样、自然形适合纹样、

均齐式适合纹样、平衡式适合纹样”[10]。通过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绘制可以设计出合理美观的适合纹样。

“在绘制四方连续的图形时要注意纹样元素的大小、位置、方向的协调。在其有合理稳定的骨架基础之上进行变换。通过对纹样元素进行大小、位置、方向变化的安排与确定,形成元素诸多方面之间关系的协调,是整体纹样构成成功的重要保障”[11]。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留白部分的主动设计,可以将线条分割或围合的部分视为同等有设计空间的元素,在重构时,有意识地将设计线条的疏密分布来创造更具有美感和意义的负空间图形。

图2线稿解构再设计过程图

三、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在设计理念上,传统经典图案那种以图案形式为中心、以装饰美化为目的从而忽视了实用、缺少构造考量的工艺美术观念应予以改进; 在题材以及内容上,传统经典图案中有些宣扬封建伦理、宗教迷信内容的应予摒弃,而那些富有吉祥寓意、赞誉美好生活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应予以保留和传承 ; 在图案的表现形式上,中外传统经典图案总结出完整的形式美和规律,创造出风格多样、形式各异的表现形式”[12]。

图 3

图 3 将纹样解构后进行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变化并重构成新的图形,构图上体现为轴对称的特点,主要纹样元素以几何圆形为框架分布,中间以小型装饰按规律分布构成,结构清晰自然。配色上以红色(# A92124)与绿色(# 07341B)碰撞为主,以此表现江南传统民居门窗装 感和经久不衰的魄力。该设计图形以圆形为主要框架,可应用于抱枕、水杯、徽章等日常物品上,由于其对称美学的特性,还适用于纸巾盒、鼠标垫等呈现方形的物品。

图 4 以轴对称构图展开设计,根据江南传统民居建筑门窗装饰纹样中的花卉纹样中提取元素进行再设计,配色以低饱和绿色调(# 80B786)和粉色调(# EFD3D5)为主,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喜好,以花卉的繁荣绽放表达环太湖文化的绚丽摧残,低饱和配色也带来一种沉稳的气质,预示环太湖文化的经久不衰,也寓意今后的传承之路繁花似